食用菌绿色栽培质优价高

2015年11月11日08:35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食用菌绿色栽培质优价高

  针对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秀珍菇、双孢菇、茶树菇、草菇、平菇、竹荪,通过统一供种、场地选择、环境调控、配方优化、工厂化制作培养料、多品种轮作等技术措施,对栽培全程的病虫害防控采取物理、生态防控,必要时施用生物源安全农药或经过登记的食用菌专用农药,确保产品的安全,可明显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菇农经济效益,技术成熟,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通过对食用菌生产程序的科学规范操作,在栽培过程中重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做到物理预防和生态预防为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实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病虫害防效可提高20%以上,生产效益提高10%以上。

  防治病虫害的核心技术:1.“小环境控制+成虫诱杀”技术。针对钢架大棚冬天保温、夏天降温的需要,以60目密度的防虫网围罩大棚,加诱虫灯或粘虫板诱杀棚内成虫,控制食用菌虫害数量。60目密度防虫网在夏季围罩大棚后,既通气又能雾化雨水,增加大棚的湿度;棚顶不需覆盖薄膜,仅需加盖两层遮阳网或草帘即达到遮阴的作用,需保温时在防虫网上覆盖薄膜即可。

  2.“黄板监测+成虫诱杀+生物制剂”技术。砖混蘑菇房和露地小拱棚、大型毛木耳或秀珍菇菇棚,均以降温通气为基础建造,防虫网覆盖易影响通风效果,成虫易飞入菇棚产卵为害。鉴于无小环境控制的特点,以诱虫黄板监测虫害种类和虫害世代周期,选择在成虫的羽化期开启诱虫灯诱杀成虫,根据诱虫黄板上的成虫量信息,掌握在成虫的羽化始期对室内的菇床或菇袋喷施生物制剂Bt,初孵化的幼虫取食毒蛋白后中毒死亡,5~7天后显示出药效。

  3.“黄板监测+生物制剂+安全性药剂”技术集成。对于田野山坳栽培香菇、灵芝等食用菌的地棚,在无电源使用诱虫灯时,可采用诱虫黄板+生物制剂Bti+安全性药剂的组合方式,多项措施结合控制害虫为害。药剂可选择使用具安全低毒的甲阿维菌素、菇净或灭蝇胺杀虫剂,多种药剂轮换喷施,防止出现抗药性,可有效控制虫害发生。

  4.病害防控以熟料灭菌无菌接种为主,生料栽培品种培养料需经充分发酵,利用生物发酵产生的高温杀灭病源物,进一步减少和消灭培养料中的病源,为栽培出菇期的菇体安全打好基础。

  其配套的技术:1.合理选用栽培季节与场地。出菇期与当地主要害虫的活动盛期错开,尽量选择清洁干燥向阳的栽培场所。清除栽培场所周围50米范围内水塘、积水、腐烂堆积物、杂草,减少病虫源。

  2.合理选用配方。栽培配方应以菌丝容易吸收转化、但又不利于虫体寄生的培养基。适当减少糖用量或根本不用糖,适当增加木屑等用量。减少配方培养基中的水分控制杂菌污染,促使菌丝正常生长和及时出菇,提倡使用工厂化生产培养料和菌包。

  3.多品种轮作。采用害虫种类差异大的菇种轮作或菇菜轮作,尤其在某种病虫害高发期选用该病害虫不喜欢取食的菇类栽培出菇,可使区域内病虫源减少或消失。

  4.选用抗病品种。双孢蘑菇建议选用W2000、棕蘑5号等抗疣孢霉病菌株;香菇选用808、武香一号等菌株;秀珍菇选用苏夏秀一号;毛木耳选用苏毛3号等抗病品种,提倡使用有资质单位生产的菌种。

  注意事项:防虫网要全棚覆盖,悬挂的黄板要定时更换;Bt等生物药剂的使用时期要选择虫害发生初期、蘑菇覆土前或刚开袋时、每潮菇采完后等关键时期。

  宋金俤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