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让乡村青年获更多创业机会

2015年11月11日06: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电子商务让乡村青年获更多创业机会

  本报重庆开县11月10日电(记者田文生)重庆开县的年轻创业者周圣富和他的开县给力服装制造厂,已经感受到“双11”网购风暴的威力。

  今天,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3批网络商人“打飞的”到了重庆市区,再驱车280公里来到开县,试图从周圣富的公司抢购服装以备战“双11”。但是,江苏的电商前天就抢先来到开县要货,“有多少要多少”,买空了周圣富所有的库存。

  重庆市开县位于三峡库区核心,系农业大县,全县每3人中就有一人外出务工,素有“华夏打工第一县”之称。18岁时,初中毕业的周圣富去福建打工,先在一家服装厂做了两年缝纫工,又做了8年的打板、设计工作。之后,他辞职做了3年的电商。2010年,这个没有积蓄却积累了技能和经验的游子回到故乡,在当地政府推出的微企扶持政策的帮助下,和妻子一起带着4名工人,开始了逐梦之旅。

  周圣富自己设计衣服,自己营运网店,还在2013年成立了公司,生产韩式格子衬衣,先后推出了“姜依轩”等3个品牌。这个低调而勤奋的青年返乡创业者很快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每年能卖出七八十万件格子衬衣。目前,他已经成立了两家公司,另有6家公司为其代工;建成了3个网络分销平台,有2000多名网络分销商;同时,多家超市也从他的工厂进货。

  他凭借品质、款式和价格赢得了竞争,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成功跻身细分行业全国前三位。即使每件衣服的利润不高,巨大的销量仍能让他获得不菲利润;即使服装价格逐年回落,他仍能凭借规模摊薄成本而获得盈利空间。近年来,他靠利润滚动完成了多轮投入,且不需要借贷。

  老家相对更稳定、更廉价的人力资源是周圣富的制胜因素之一,他也为当地提供了工作岗位,近300名工人在这名草根创业者的公司里做工,其中大多数是此前在外打工如今返乡的四五十岁妇女,每月能获得2000~6000元不等的薪酬。他们不需要如同候鸟一般在西部和沿海之间迁徙,能照顾家庭老少,赚的钱却相差无几。

  “周圣富是开县农民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县劳务产业办公室主任袁万祥说,这波热潮与迅猛发展的本地工商业一道,为农民工提供了就地打工的工作岗位,“打工仔不再一味地‘东南飞’。”

  网络是促成这个新动向的重要推手。新的商业业态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的消费方式,让山里人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便捷地购买到性价比更高的货品;同时,也填平了城乡工厂在供求信息、销售渠道方面的沟壑,让农村的创业青年赢得了更多的机会。“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网络,”周圣富说,“网络重塑了产品销售的格局,也重塑了产品生产的格局,这意味着乡村草根青年创业者能在更公平的起点上参与市场竞争:在网络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性价比,而不是生产于都市还是乡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