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慈善法》理当“禁烟”
如果能从国家调控层面帮助烟草企业,完成“曲线救国”的慈善方式,也足以彰显整个国家通过控烟来保护民众健康的决心。
本月底,《慈善法(草案)》将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向社会征求公众意见,来自国家卫计委等部门的专家,日前联名呼吁,希望在《慈善法》中禁止烟草捐赠。专家们指出:《慈善法》应充分考虑《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相关规定,禁止烟草捐赠,禁止接受烟草捐赠,禁止表彰、宣传、报道烟草捐赠。
之前的《慈善事业法》草案,鼓励社会各界向慈善组织捐赠,并且还为此保护捐赠方享有留名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如果不禁止烟草捐赠,该法无疑提供给烟草企业通过向慈善组织捐赠留名,从而获得烟草营销的机会。
此次之所以有这个提议,显然和国人的健康有直接关系,目前,中国烟民占全球烟民总数的1/3,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则占全球相关死亡人数的24%。更加具体的研究显示:我国当前,每年有12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1/3的年轻人,日后可能死于跟吸烟有关的疾病,这个数字占成年男性死亡人数的2成,以这个发展趋势估计,15年后,有关死亡人数会增至200万……因此,控制吸烟,减少吸烟人数,事关国计民生。
不可否认的是,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烟草都是重要产业之一,它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烟草产生的危害之间的关系平衡, 一直是个涉及民生的选题,具体到捐赠问题:在美国,平均每人年捐款的次数达到7次,而中国每人每年捐款的次数是0.01次,在这样巨大差异的情况下,烟草公司支持中国慈善的捐赠意愿也需要鼓励和成全。
来自澳大利亚的经验是,政府通过提高烟草和酒精的税收得到的钱,建立了一个慈善基金,用来赞助青少年的体育活动,这样在活动中就不会出现烟草和酒的身影,同时也能继续做慈善活动,这一点,在我国《慈善法》的修订中, 很有借鉴价值。中国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 首先就是尊重人性,对民众健康的呵护又是人性中最最基础的。
在戒烟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戒烟者的决心和耐心是戒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专业的“戒烟门诊”,准备戒烟者要认真地写下“戒烟承诺书”,这种小的技术环节就是要考量戒烟者的耐心和诚心,连“承诺书”都懒得写,都嫌麻烦的戒烟者,很难保证在戒烟的路程上能坚持多远,这个逻辑同样适于大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如果能从国家调控层面帮助烟草企业,完成“曲线救国”的慈善方式,也足以彰显整个国家通过控烟来保护民众健康的决心。佟彤
(来源:北京晨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