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国宝"裴艳玲:排《赵佗》是为展示中国戏曲的贵重

2015年11月08日22:06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戏曲国宝"裴艳玲:排《赵佗》是为展示中国戏曲的贵重

  新华网苏州11月8日电(记者王小鹏 刘巍巍)精致的行头、精美的唱腔、精彩的打斗……由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大师裴艳玲担纲的新编历史戏《赵佗》在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上俘获了中外戏迷的心。

  在8日召开的剧目评论会上,裴艳玲表示,现在的戏曲,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排新戏《赵佗》就是为了展现真正的戏曲风貌。

  《赵佗》2014年首演,是继2008年的《响九霄》之后,裴艳玲再度出山领衔的作品。该剧围绕赵佗与母亲的分别与团聚展开, 讲述这位古代名将奉秦始皇之命平定南岭,创立南越国,并在汉朝建立后归顺大汉的故事。

  7日晚,《赵佗》在戏剧节上演后受到中外观众热捧。谢幕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高喊“加演”。不久,下了靠的裴艳玲果然再次出现在舞台上,加唱了京剧名篇《一捧雪》等片段,让苏州的中外观众过足了瘾。

  这种戏迷“狂欢”的盛况,丝毫不输《响九霄》当年公演时的情景。《响九霄》被认为是裴艳玲挑战新戏的一个尝试,该剧通过清末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京剧艺人响九霄的人生和命运,上演之后引起轰动。

  裴艳玲说,创排《响九霄》之后,内心有一种恐惧感,担心戏曲“慢慢变成别的东西了”。她说,现在戏曲界有一些问题,十年后,我担心演员们靠也披不了了,腿功也没有了,也唱不了了。

  近年来,中国戏曲界创新力度加大,不断推陈出新,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引领下,现在的一些京剧越来越像话剧或歌舞剧,老祖宗的玩意正在消失。

  裴艳玲说,“京剧和昆曲,打开说明书,如果给人感觉像看话剧和电影一样,我们就输了一半。”据介绍,为打造一出地道的京剧,《赵佗》花了约两百万元的预算,很多钱都砸在服装上,其中光赵佗一角就有三套靠。

  裴艳玲说,戏曲的贵重,“就是你玩真的”,戴髯口,扎靠,这样才“有滋有味”。

  在剧评会上,这种保护“老祖宗” 遗产的努力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彦君认为,《赵佗》的成功告诉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祖宗传给我们的东西,那些被外国人视为珍宝的东西。

  除了尽可能保留传统京剧的成色,《赵佗》在思想性上也得到剧评专家的好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黄在敏认为,《赵佗》剧本有思想,也是老百姓能看懂的故事,呈现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向往民族和谐、人性向上的人格。

  已近古稀之年的裴艳玲在梨园界有口皆碑、独树一帜,她主演的《钟馗》《林冲夜奔》《宝莲灯》《哪咤》等剧目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