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4日电(记者郝帅)“粮食价格的形成应当贴近市场,同时要兼顾农民的合法收益。这是未来形成中国粮食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
陈锡文说,当前出现国内粮价高于国外粮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农业自身竞争力不足,二是我国的保护政策使得粮价不断走高,三是国际粮价在下跌。此外还有货运和汇率问题。
陈锡文介绍,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这几年在不断提高临时收储价格和最低收购价,而国际市场价格在不断下跌,出现粮价倒挂情况。
但从价格波动情况看,国内粮价的涨幅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粮价的跌幅。粮价倒挂并不完全是国内价格高造成,陈锡文特别提到汇率和货运价格变化,“人民币汇率这些年总体上一直是坚挺的,意味着用美元购买的进口农产品就会便宜”。
比如一吨大豆500美元,如果按过去1∶8的汇率来算,是4000元人民币。现在汇率是1∶6,同样是500美元买的一吨大豆,进入中国时就比此前便宜了1000元。
全球能源价格下跌导致海运价格的大幅度下跌,这也是粮价倒挂的重要原因。
大宗农产品基本上是通过海运来进行国际贸易的,2008年从美国墨西哥湾散装货运到中国广州黄埔港的粮食,一吨的运费大概是135~138美元。现在一吨的运费是35美元,每吨运费按人民币计算就便宜600多元。
该如何处理粮价倒挂问题?陈锡文说,小麦和稻谷在已经实行最低价的地方维持价格水平不变,2015年实行的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没有提升,2016年的收购价格正在研究过程当中。今年9月18日有关部门公布了玉米的价格,和去年相比,主产区的玉米临时收储价平均每斤降低0.12元,过去制定的玉米临储价在辽宁是每斤1.13元,吉林是每斤1.12元,黑龙江是每斤1.11元,这次平均降低了0.12元,也就是降到了每斤1元。但是应该看到,不论是临储价,还是当前的市场价,仍然高于国际粮价。
在陈锡文看来,将来需要把价格和补贴分开,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市场主体才会活跃。过去把补贴和价格混在一起,价格就高于市场价,于是粮商粮贩、加工企业就不活跃了。把价格和补贴分开之后可以激活市场,农民按市场价卖粮,经营主体按市场价收粮,这样就把粮食市场搞活了。如果市价过低怎么办,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直接补贴农民,但是和价格分开走。这是基本原则,未来走势也是这样,“价补”分开,贴近市场的价格。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