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愿一世济苍生——记第二军医大学“炎症促进细胞癌变的分子调控”创新研究团队本报记者曹继军本报通讯员肖鑫俞治

2015年11月05日04:5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肝”愿一世济苍生——记第二军医大学“炎症促进细胞癌变的分子调控”创新研究团队本报记者曹继军本报通讯员肖鑫俞治

  今年4月,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会议中心,灯光璀璨,专家云集。世界上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癌症研究协会——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第106届年会在此召开。作为大会邀请的肝病领域中唯一的女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作了《肝癌异质性与个性化诊疗》的特邀报告,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她的团队在肝癌防治方面的创新性、系统性、集成化的研究成果。

  为了能登上癌症研究的最高学术殿堂,她和自己的团队准备了6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王红阳领衔的第二军医大学“炎症促进细胞癌变的分子调控”创新研究团队首次发现炎症经肝纤维化病程致癌的关键节点分子及其调控机制,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检测诊断试剂盒,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181篇……

  “癌细胞好比是一头‘大象’。过去大家只看到了它的鼻头象尾,没有看到这头‘大象’的全貌。”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王红阳表示自己的团队将打破过去“盲人摸象”“各自为战”的肝癌研究状态,在整合力量的基础上,通过共享仪器设备、信息样本资源,互通有无,形成一个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的研究模式,将肝病的炎—癌转化过程圈起来研究。

  此后,实验室常常彻夜灯火通明,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以汗水为墨、数据为笔,与基因对话,默默地书写一项项科研成果。

  研究遇到瓶颈时,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在一起“头脑风暴”,虚心向前辈们求教,找出不足,相互鼓励,积极走出低谷;资金、条件等方面受限时,他们没有放弃,而是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大家一起洗刷试管瓶,多4人共用一台机器直至不能再用,只为了节省经费;家中成员埋怨误解他们时,他们没有放弃,而是用一根根银发、一道道皱纹换回沉甸甸的奖杯与亮闪闪的军功章,送给家人当作“礼物”。

  正是在这种乐观豁达、坚忍不屈精神的驱使下,王红阳和她的团队长期耕耘在肝癌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的漫长道路上。他们先发现了乙肝病毒X蛋白诱导致癌的机理,进而在千余例手术后病人中验证了乙肝病毒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的术后存活和肿瘤复发,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专家共识并修改了以往的治疗方案,这大大延长了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

  截至目前,王红阳团队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先后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73项,与兄弟单位联合制定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编写《胆管癌诊断与治疗——外科专家共识》,10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50余家医院推广运用。

  王红阳并不满足于此。“有那么多的病人等着去救治,有那么多的难题等着去攻克,有那么多的挑战等着去迎接。”她说,“我们甘愿在肝癌防治这条路上永不停歇地奔跑下去。”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