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高脚屋,传递越中友好的纽带

本报记者 刘刚 王天乐
2015年11月04日08:3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这座两层高脚屋是胡志明主席当年工作和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客人前来参观。
  本报记者 刘刚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主席府,越南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承载着越南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铿锵前行的峥嵘岁月。

  主席府前面,雄王大道车水马龙。主席府后面,绿树掩映,幽静祥和,坐落着胡志明主席故居。这座质朴整洁的两层高脚屋,就是胡志明主席当年工作和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

  胡志明,社会主义越南的缔造者之一,越南人民的精神领袖,也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外国领导人之一。他与中国的深厚情谊,成为被历史铭记、为两国人民称赞的佳话。

  见证和记录越中友好交往的篇章

  2011年12月20日至22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应邀访问越南。习近平访问越南的第一场活动,是前往位于河内市中心的巴亭广场,瞻仰胡志明陵、敬献花圈,参观胡志明主席故居。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1年12月21日,我第一次见到了习近平。”

  裴金鸿今年65岁,当本报记者来到裴金鸿家中拜访时,他拿出一本相册,打开当时他向习近平讲解故居时的珍贵合影。

  “我当时就站在习近平的身边,组织上安排我负责接待习近平参观胡志明主席故居,并介绍胡志明主席同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裴金鸿告诉记者。

  故居一层,深棕色的会议桌和椅子围成一圈。时光荏苒,当时在会议桌前陈列的书籍字迹依旧清晰,见证和记录着两国友好交往的篇章。“我随习近平拾级而上,参观了位于二层的胡志明主席的书房和卧室。习近平就站在会议桌前,听我讲述越中老一辈领导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裴金鸿告诉记者,“习近平听得很认真,并对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结下的深厚友谊点头称赞。”

  裴金鸿是越南中部义安省南檀县人,和胡志明主席是同乡。从1977年开始,到2012年退休,他一直在胡志明主席故居工作,接待过几乎所有来故居参观的外国政要。

  “习近平给我的印象非常平易近人。”裴金鸿说。

  越南人民铭记中国人民的宝贵支持

  50多年前,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中,应越南党和人民的请求,中国政府先后派出32万中华儿女奔赴越南,同越南人民并肩战斗,抗击外来侵略。其中有1400多名优秀指战员长眠在越南国土上,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筑起了中越友谊不朽的丰碑。

  在北江省谅江县桃美乡的中国烈士陵园,埋葬着217名中国援越抗战烈士遗骸。杨官建今年66岁,已经在这里为中国烈士陵园守陵18个春秋。他对本报记者说,希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巩固。其实,这也是很多热衷推动中越两国友好事业的人们共同的心声:中越传统友谊由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培育,是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应珍惜、维护并发扬光大。

  “越中两国山水相连,越南人民铭记中国人民曾经给予的宝贵支持。”越南—中国—东盟信息中心法律顾问范仲明对本报记者说。

  记者与越南青年交流时,他们大多用“慈爱”来形容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印象。“我在手机新闻上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他很慈爱。”在越南南部安江省银行工作的阮友志对本报记者说。

  “我最近看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在惩治腐败方面的力度很大。”河内市退休公务员阮士告诉本报记者。

  高脚屋前,锦鲤在水塘中嬉戏。故居园区里的孔雀,落落大方地迎接来访的四海宾客。和煦的阳光滋养着果木花草。

  “我希望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进一步促进两国友好。”裴金鸿说。“友好”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越南朋友对中越两国关系的最大期待。对于越南年轻人来说,他们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越南促进两国经贸、投资合作迈上新台阶,为越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裴金鸿说:“现在,高脚屋每天都会接待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客人,其中中国客人最多。胡志明主席不仅深受越南人民拥护爱戴,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胡志明主席与中国的友好故事太多太多。我希望高脚屋成为传递越中友好的纽带。”

  (本报河内11月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3日 10 版)

 

(责编:潘婧瑶、盛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