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产养殖实现“增量减耗”

2015年11月03日07:53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北京:水产养殖实现“增量减耗”

  本报讯(记者李庆国芦晓春)渔场是个耗水大户,在北京农业节水力度不断加压的形势倒逼下到了必须转型的节点。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一批水产养殖基地通过发展节水型品种、优化生产模式、采用先进的设备及生物技术等手段,在常规鱼、冷水鱼和观赏鱼养殖上走上了一条既提高产量和质量,又减少资源消耗量的“增量减耗”生态之路。

  在主要养殖草鱼和鲤鱼的平谷区芮朝利养殖基地,34亩的养殖池于2013年便放弃了土池养鱼的老办法,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和生态沟渠等设施,转变成了节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观念一转路子宽”,改造升级后的鱼池不但产量大增,实现年增产优质商品鱼5万公斤,而且有效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实现节水3万吨,节电7200千瓦,同时生产中的废水通过养殖水生植物、浇灌庄稼蔬菜,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在常规鱼养殖品种上主要有10项节水生态渔业技术和6种节水高效渔业模式在示范和推广。

  冷水鱼养殖为北京探索高效节水养殖的渔业模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怀柔梭草渔场里的25栋鲟鱼养殖温室已经被种种节水技术“武装”了起来。通过采用温室、微孔曝气增氧、生物调控、养殖水循环利用等综合技术,这个渔场被改造成了“鲟鱼微循环温室大棚集约化高效养殖”的新模式,实现了仅用19.5亩的养殖水面,年产商品鲟鱼15万公斤。而生产一吨鱼,水耗仅110立方米,比改造前节约了一半,同时还大幅度省地节能。目前,这一模式已推广至整个怀柔区,全区建成温室养殖大棚60余栋。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