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为切实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家庭收入,政府及有关方面加强策划,加大投入,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近期,据笔者深入走访调查了解到,一些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仍有改进增效的必要。有的办班开班时100多人参加,而一两天后人员逐渐减少,最终能坚持到底的也仅为1/3左右。这种状况既让参训农民工失望,也耗费了不少的精力与经费。为此,我们深入山区与一些基层干部、农民工进行了座谈交流。他们反映说,现在,无论是在家从业还是外出务工都希望掌握能挣钱的专门技能,但是一些乡镇或者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并不适用具体的情况。比如说,举办餐饮、焊接、开挖、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并不能针对大批农民工。在一个乡镇或者地方能够从事餐饮、焊接、开挖、规模种植养殖等技能的毕竟是少数,因而显得不实用。村民期望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更加注重一个地方的实际,更加注重实用针对性,在一些地方传统技能的传承与提升等方面有选择性地着力,做到既易接受、短平快,又突出差异性,确保学了能够挣钱增收。如,一些地方的传统木工、石雕、木雕、编织、小食品、小制作、竹编、藤编、铸造、刺绣、特色种养等技术,群众有世代相传的基础,又有市场前景。
为此,我们建议,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力求做到“靶位”精准。一是要高度注重实用性。针对当地农民工愿望和市场需求前景开展对口对路的培训。二是重视本土传统技能的培训提升。选择在本地有群众基础的传承技艺等开展提升培训。三是要注重差异性。根据群众意愿,改进方式方法,将技能讲解与现场实习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举办一些短平快的小型化、个性化培训,使农民工真正学以致用。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政协委员)
(来源:人民政协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