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逾7000亿元

2015年10月31日19:22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逾7000亿元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吴雨)随着30日晚,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三季报出炉,至此银行业三季报已基本“收官”。三季报显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逾7000亿元,但整个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普遍放缓,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

  前三季度,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仍保持正增长,其中工行实现净利润最多,达到2223亿元;建行以1920.76亿元净利润紧随其后;农行和中行的净利润分别为1533.7亿元和1378.74亿元。

  但四大行净利润增速却下滑明显,全部下滑至1%以下。中报发布时,中行净利润增速达1.41%,而三季报时已下滑至0.79%,工行、农行、建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65%、0.57%、0.73%。

  同时,不少股份制银行的利润增速也有所下滑。三季度,光大银行实现净利润239.16亿元,增幅2.37%,比二季度有所下滑。同样下滑的还有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和5.58%。不过,三季度浦发银行的净利润增幅为6.79%,较二季度有所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随着银行普遍放贷收益下降、负债成本提升,找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摆在各家大行面前的一大课题。

  在利润增速放缓的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大型银行的风险压力也不容小觑。

  三季度,四大行不良贷款依然保持上升态势,其中农行不良贷款率已经突破2%至2.02%,而其他三大行维持在1.45%左右。

  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攀升也较明显,兴业银行不良率升至1.57%,光大银行不良率升至1.43%,中信银行不良率升至1.42%,浦发银行不良率升至1.36%。

  赵锡军认为,尽管各家银行都在加快不良贷款处置,但银行信贷风险的化解、不良资产的清收和处置尚需时日,不排除今年年末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还会有所上升,但总体将处于可控范围。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