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伟林
近日,首农集团双河农场年产30万吨稻谷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至此,双河农场打造完成了“品种选育、催芽、种植、收储、加工、营销”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籽种选定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首农粮食全产业链运营新模式,努力生产出绿色、有机、营养、健康、生态的高品质农产品,为北京市民乃至全国百姓提供放心食品。
首农双河农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境内,地处北纬47°世界第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上。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年产优质粮食达25万吨,可供265万北京人一年的口粮,是北京市在外埠最大的国有农场。近年来,农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畜产品皆得到长足发展,在优质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红小豆、绿豆、黑豆等经济作物的同时,也大力加快优质肉牛、肉羊、生猪、大雁、鸡、鹅等畜产品的推进。
2012年,双河农场交由北京首都农业集团经营管理,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把双河农场建设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应急供应保障基地、绿色安全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特供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北京新型“远郊区”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蓝图。围绕三个基地建设总目标,双河农场提出了以“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为“三大主业”,以“农业科技、市场营销”为两个支撑”的科学发展体系。
场长高青山告诉记者,在粮食种植上,他们立足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粮食种植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根据地势特点和土壤结构,农场确立“南水北旱”的种植业发展格局。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加强科技实验、示范和推广,设立了四个万亩示范田,即“万亩高产水稻示范田”、“万亩优质水稻示范田”、“万亩有机水稻示范田”和“万亩高产玉米示范田”,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畜产品养殖上,农场确立肉牛、肉羊、北京黑六猪、林地鸡、灌渠鹅、特种雁的“六畜”发展方向,引进北京著名“黑六”品牌北京黑猪;合作养殖特禽大雁,培养各类养殖合作社及养殖大户。养殖业逐渐成为双河发展的“半壁江山”。
在科技运用上,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引进适合双河积温带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建立水稻品种“试验—示范—繁育—推广”四级工作体系,对水稻、玉米品种实现百分百目录化管理。全流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材料的引进和应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以“有序引进、集中试验、多点示范、直接推广”的方式,充分发挥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中的“三位一体”的主体作用。
高青山表示,随着年产30万吨稻谷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的投产,农场正加快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步伐,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高度关联经营的一体化加工企业,真正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可追溯全产业链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