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全国偏暖为主
微信热传北京今冬30年来最冷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辟谣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较强冷空气大举来袭,给长江以北大部“降温”。最新天气资料显示,本周京城虽然晴空主打,但晴冷明显,尤其是夜间最低气温将低至3-4℃,接近冰点。这意味着霜降节气后,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而且在本月底之前,京城就有可能迎来今年下半年以来的第一场霜。
网上热传将迎冷冬
这两天,一篇《今年将是XX城市30年来最冷冬天》的文章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枪”的城市有北京、南京、杭州、青岛、无锡……几乎囊括了全国30多个城市,导致各地气象局都在忙着“辟谣”。
比如这条由“微北京”公众号发布的“今年将是北京30年来最冷的冬天,比2008年还要来得更猛一些”,就吓到了一些自称“一到冬天就冻成狗”的怕冷市民。预测文章提到了厄尔尼诺,提到了长白山、峨眉山、丽江飘雪,称“气象专家预计今冬将面临极端严寒气候”,并称“2008年的寒冬天气可能重演”,同时认为根据近年数据,2015年至2016年很可能是冷冬。
专家预测全国偏暖
对于这样的预测,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专家宋文玲表示,决定我国冬季气候特点的因素较复杂,气象部门未作出相关预测结论。而在今年9月底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表示,厄尔尼诺对我国今年秋冬季气温的影响,全国以偏暖为主,北方气温偏高将更明显一点。显然,这与网上传播的“30年来最冷冬天”南辕北辙。
此外,市气象台专家称,一个冬天是否是冷冬的论断,是由市气象台每年将12月至次年2月视为冬季来进行数据统计。今年冬天还没来,真正要判断是冷冬还是暖冬,要等到明年2月结束才能见分晓。
市气象台专家提醒市民朋友,天气预报由气象台站发布,气候预测由气候中心制作。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是否权威可信,要先看消息发布方是谁。据《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非法发布气象预报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而传播虚假气象预报,引起社会不良反应或造成一定影响的,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来源:北京晨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