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旅行社上榜国家旅游局“黑名单” 加强治理需要“规模效应”

2015年10月20日15:1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多家旅行社上榜国家旅游局“黑名单” 加强治理需要“规模效应”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高博、徐海涛、鲁畅)国家旅游局日前公布了全国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名单,共有17家企业和个人“榜上有名”。这是今年7月国家旅游局出台《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以来公布的首批名单。

  10家旅行社,7名导游、旅行社经营人员,共17家企业和个人登上首批“黑名单”,名单涉及海南、云南、山东、湖南四省份。其中海南6家旅行社和2名旅行社人员“上榜”,接近总数一半;云南2家旅行社和2名导游“上榜”;山东2家旅行社和1名旅行社人员“上榜”;湖南2名导游“上榜”。

  从违法事项上看,违规的旅行社主要涉及不按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无备案手续、接送游客车辆无道路运营资质、不合理低价游等问题;违规的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是安排未取得导游证的人员提供服务、胁迫游客购物、擅自变更旅游行程、辱骂游客等。

  对登上“黑名单”的17家旅行社和从业人员,有5家旅行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2名导游被吊销导游证;轻者则被处以1000元到50000元不等的行政罚款。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信息,今年国庆假日全国共接待游客5.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2014年国庆节增长10.7%;实现旅游收入4213亿元,增长17.9%。

  旅游市场“井喷”的同时,旅游乱象仍然频发:青岛饭店宰客“一个大虾38元”、厦门鼓浪屿“黄牛”兜售船票“一张35元卖250元”。

  业内专家表示,从公布游客“黑名单”,到对A级景区重罚,到公布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名单,国家旅游局打出一套“组合拳”,彰显旅游部门加强治理的决心。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翔表示,“黑名单”制度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威慑。

  专家指出,“黑名单”制度要充分发挥作用,需形成“规模效应”。当各地都持续建立起权威的“黑名单”数据库,游客在去一个地方旅游时,就可以提前查询“黑名单”,对不良企业和个人有所提防,这对于上了“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将起到威慑作用。

  魏翔表示,公布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名单,不能只是一阵风,“黑名单”要定时发布,形成一种常态化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单凭“黑名单”很难改变旅游业现状,要配套更严厉的监管措施,针对责任主体明确的违规事件,旅游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加强监督问责,杜绝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消费者投诉无门现象;针对职责不清的违规行为,可以加强部门协作,组建联合执法或综合治理队伍,做好日常监管。

  “此外,旅行社要从法律法规层面理顺与导游等从业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避免因导游薪酬待遇等问题出现强制消费等不良现象。同时,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旅游服务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的完善,以减少各类经营服务乱象的发生。”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红文说。

  作者:高博 徐海涛 鲁畅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