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弹20年琵琶患噪音性耳聋 医生建议其换工作

2015年10月19日09:20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男子弹20年琵琶患噪音性耳聋 医生建议其换工作

  原标题:弹了20年琵琶,得了噪音性耳聋

  前几天,34岁的“旺仔”给微信公众号“浙江名医馆”发来自己的困惑:“我是越剧团乐队的,弹了20年琵琶,现在有噪音性耳聋,非常苦闷,医生叫我离开这个环境,但这是我的生存之道,没办法。”

  在旺仔身上,健康和职业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变成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他希望“浙江名医馆”的专家团队能帮助到他。

  旺仔是嵊州越剧团的成员,负责剧团里琵琶演奏,他已经弹了20年琵琶了,“我们每年的演出很多,要演200多天,每天要演两场。”旺仔告诉医馆君,每次演出的时候,他和乐团其他成员们都要坐在扩音器的旁边,几个小时下来,大功率扩音器一直在耳边不断发声,“还有敲锣的,也都站在旁边。”

  四年前,旺仔慢慢发现自己的耳朵不对劲了,“觉得耳朵里闷闷的,别人和我说话,好像站在远处一样。”

  时间久了,症状慢慢加重,“别人说话都听不太清了。”

  上个月,他特地赶到杭州的医院,医生告诉他,这是噪音性耳聋,治不好,不过要减轻症状也不难,就是离开噪音环境。

  可这对旺仔来说,是最难的事情,“20年只会一个手艺,换工作哪有这么简单。”

  他开始遵照医生的嘱咐,每次演奏的时候带上耳塞,吃些针对症状的药,可这些方法只能减轻症状,治不好病,更严重的是,如果不离开这样的工作环境,离真正的耳聋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我们剧团只有我有这个毛病。”旺仔说,不过在和其他剧团的同行交流的时候,他发现了另外一位“病友”,“他已经转行了,现在耳朵好多了。”

  旺仔的鱼和熊掌能兼得吗?医馆君请来了“名医在浙里”专家库成员、浙大一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耳科组组长徐亚萍,请这位耳科专家为旺仔出出主意。

  “如果确实是噪音性耳聋,只能离开噪音环境,才能防止进一步恶化。”徐亚萍告诉医馆君。

  为什么治不好?关于噪声性耳聋的形成机制,国内外有很多学说,包括耳蜗结构的改变、中枢听觉系统改变等等。噪声会引起耳内毛细胞的病理生理改变,比如损害耳蜗微循环导致耳蜗缺血、缺氧,噪声也会影响耳蜗细胞的代谢活动。

  “所以,目前对噪声性耳聋的治疗,也主要从改善内耳血流、恢复细胞内钙离子平衡等手段,部分地降低噪声引起的内耳毛细胞死亡,从而帮助噪声性耳聋的恢复。目前用于防治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药物,主要是神经营养剂、血管调节剂、抗氧化剂等。”徐亚萍说。

  “噪声性耳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有些人更易感,是因为有这个基因。”徐亚萍说,在不少噪声大的工厂,带有这些基因的工人们更容易患上噪声性耳聋。

  普通人该怎么对付它?只能以预防为主,比如控制噪声的来源、减少噪声接触时间、个人防护、定期检测听力、早期发现有听力损伤及处理等。

  像旺仔现在塞着耳塞演出,其实在职业生涯刚开始的时候就这么做,现在或许还没有发病。

  耳塞的选择也有讲究,有专门为防护噪声危害设计的护耳器,它的声学性能和舒适性都有充分考虑。关于硅胶耳塞,有人也做过临床试验,在冶金工人中做的一项实验,严格要求被调查者在工作时佩戴特制的硅橡胶防噪声耳塞,连续两年听力检测,结果显示, 佩戴两年前后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是佩戴后神经系统耳鸣、头晕、头痛不适反应明显减少。

  从医学角度看,为身体健康考虑,旺仔似乎只有一个选择了——换一份工作。不过在徐亚萍看来,旺仔到底是不是噪声耳聋还没有最后定性,“噪声性耳聋是一个很特殊的病症,”徐亚萍说,她将亲自为旺仔做一次检查,“如果不是噪声性耳聋,那就有治好的办法。”(本报记者 张苗 本报通讯员 夏燕燕 曹露婷)

(来源:钱江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