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7日电(记者何欣荣)“国际贸易政策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纺织供应链,中国纺织业的发展面临较大挑战。”近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上海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步入落实阶段,加快全球布局、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已成为中国纺织业的热门话题。
201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84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然而,劳动力、能源成本上涨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中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从2009年到2014年,越南纺织品出口金额年均增速达18.6%,超过中国同期6个百分点。”王天凯说。
据了解,目前,欧盟、日本通过调整关税政策,给柬埔寨、缅甸等国纺织服装产品零关税或普惠关税,加速了部分国际订单转移至上述国家。麦肯锡咨询近期对美欧40个品牌服装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孟加拉、越南、印度、缅甸和土耳其等国成为采购转移的首选地。这些国家的后发优势也引起了中国企业的关注。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与纺织业部分产能的跨国转移趋势相契合,中国纺织业的国际化布局也由此全面铺开。
“每天都在办公室看地图,看哪个国家有投资机会。”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表示,从澳大利亚的卡比棉田到英国的泰勒毛纺,如意集团在海外的投资贯穿整个产业链。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项目,2014年启动的巴基斯坦工银如意纺织服装园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
上海纺织集团董事长童继生说,多年来积累的成熟技术和全球营销网络,使得纺织业成为中国“走出去”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正处在消费能力的腾飞期,这给中国纺织企业带来了好机遇。
今年以来,上海纺织联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资10亿美元在非洲苏丹建设新型纺织产业园,园区涵盖10万公顷棉花种植和30万纱锭产能。“包括原料在内,我们将在海外布局制造、销售、设计和供应配送等五大基地,最终做到全球资源、中国集成。”童继生说。
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处长陈忠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境外设立企业802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40.1亿美元。相比中国国内的庞大纺织产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空间仍然很大。
“走出去和国际化是手段,不是目的,要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在走出去时要注意计算综合成本,发挥投资目的地的优势。”王天凯说。根据WTO数据,可以预见中期内“中国+东南亚”将继续在世界纺织品供应链中处于中心地位。如天虹、百隆东方等中国纺织企业已在越南投资了约200万锭的纺纱项目。
虽然在跨国生产力布局上已经破题,但王天凯认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与日本优衣库、西班牙ZARA等行业标杆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在培育全球品牌、占据价值链高端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