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其云本报记者阮蓓
“今年的再生稻长势好,每亩收割300斤不成问题。”近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塘口村水稻种植大户周绍刚正忙着指挥工人抢收再生稻。“以前插秧完全靠人工,用工难费用高,如今种植500亩水稻,每季只需要10来个工人。”周绍刚感叹,这完全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实施的高标准农田、河道整治等项目,使农业机械在农忙中“大放光彩”。“今年又购买了四台钵盘式插秧机,实现了从播种到插秧全程机械化,每亩成本降低2/3,一亩田少说也能挣上好几百元。”
据了解,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该镇于去年启动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为提高水稻产量奠下基础。同时,全镇结合高产创建大力发展再生稻,把高产创建区发展成为再生稻高产区。在此基础上,一大批种粮大户带头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涌现,迅速成长为粮食生产致富的“排头兵”。
“今年种植的水稻品种不错,不管是深脚田还是浅脚田都行,抗病虫能力强,中稻、再生稻产量都好。”芦花村村民张士帮对今年合作社统一采购、统一栽种的水稻品种很满意。“合作社根据要求在示范区大力推广川优6203等优质稻种,并免费配送再生稻促芽肥,基地良种统供率达到100%。”
与此同时,该镇采取“无人机+人力”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地区采用无人机进行病虫统一防治,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并结合人工使用农药喷洒机等,做到了3000亩稻田防治无死角。“以往发下去的农技资料,村民普遍反映看不懂、学不会。因此,我们变坐而论道为田间教学,让种粮大户先学先示范,辐射带动全镇再生稻技术的推广应用,经过今年的示范带动,成效显著。”龙车镇农技站站长蒲平说。
“农业技术人员把培训班都办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心里有底了,肯定会要增收一把!”龙车镇中坝村农民杨学志告诉记者,由于技术服务到位,目前纳溪区全区蓄留再生稻面积达15万亩以上。
据四川省农业厅统计,今年全省共落实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239.7万亩,同比增加13.2万亩;全省水稻旱育秧、地膜玉米比例分别达到了62.8%、41.9%,测土配方施肥较上年增加132.6万亩,良种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省粮食因单产提高可增加总产62万吨,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9.5%。
(来源:农民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