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昌10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被誉为“金牌火箭”的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再立新功。17日,该系列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托举亚太九号卫星上天。
长三甲系列火箭包括“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兄弟,研制者将其作为一组系列火箭进行模块化、组合化与整体化优化设计。“这次发射亚太九号卫星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66次发射,采用的是系列中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对中新社记者说。
姜杰说,长三甲系列火箭承担了中国航天现时期所有高轨道发射任务,火箭的技术性能、发射频率、年发射量及高达98%的发射成功率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系列火箭与“嫦娥工程”、“太空摆渡车”、“北斗卫星”、“风云卫星”等中国航天大事件紧密相连。
在她看来,长三甲系列火箭能够有此佳绩,既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上升,也与研制团队不断提升火箭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水平息息相关。
比如,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执行亚太卫星发射任务实现“四战四捷”,在1997年、2005年、2012年、2015年分别将亚太二号R、亚太六号、亚太七号、亚太九号卫星送入太空。研制团队在每一次任务上均有创新。
姜杰说,尽管发射亚太七号和亚太九号同样启用长征三号乙火箭,但与前者相比,一方面改进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明显提高可靠性水平,另一方面采用复合制导技术,“远远超过轨道精度的参数要求”。
长三甲系列火箭已成为在其运载能力范围内可以发射任意高轨道的“王牌之师”。凭着“拧一颗螺栓用多大力气都要量化”的严格控制,也已成为承担重任的“金牌火箭”。
据统计,长三甲系列火箭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共完成26次发射,年发射次数分别是8次、9次、9次。姜杰说,伴随中国航天事业整体发展,长三甲系列还将承担更多的发射任务,后续五年年均发射当量在10次左右。
“密集发射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航天产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姜杰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在今明年陆续实现首飞,继而投入应用阶段。在她看来,火箭是保证任务成功的“第一棒”,面临的风险也最大。研制团队将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为每一次发射保驾护航。(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