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变景区庄稼成景观

2015年10月16日07:02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土地变景区庄稼成景观

  李锋潘卫平

  在前不久公布的全国最美乡村名单上,山东省高青县蓑衣樊村榜上有名。一个原本寂寂无名的沿黄小村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蓑衣樊村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水。村庄临近黄河,东边是河道宽阔的黄河沉沙池。蓑衣樊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在村东建鱼池,村北建荷塘,村南村西种稻田。水资源在这里得到充分利用。

  “蓑衣樊原先以织蓑衣出名。”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说,以前村庄四面环水,当地群众有打鱼卖虾织蓑衣的传统。

  十年前,蓑衣樊村和其他村一样,土地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2010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村里的能人、开瑞医疗公司老板刘树海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县里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我就想,蓑衣樊村不缺水,能不能在水上、在旅游上做做文章?”殊料,他将想法亮出来,有人当即反对,更多的则是质疑:“人们旅游喜欢去大城市,要不就去看海、看山。蓑衣樊村不靠海不靠山,拿什么给游客看?”“蓑衣樊村的人世世代代打鱼种田,搞旅游莫不是乱投钱?”

  刘树海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急不得也慢不得,他计划先“自己玩”,等“玩”出名堂,乡亲们自然会接受。

  2011年,蓑衣樊村成立瑞祥农业有限公司,公司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建鱼池、挖藕塘、种稻米。鱼池不是单纯养鱼,他们依托垂钓协会组织开展钓鱼比赛;荷塘也不单是种藕,他们在荷塘边建亭,放游船下水,组织书画家、摄影家“走进蓑衣樊”;稻田里也不单是种大米,他们尝试在稻田里养鸭养蟹,鸭靠稻活,稻凭鸭贵。靠这些文章,蓑衣樊村的旅游和农业搞出了名堂。

  驱车从张店到高青刘春景区,会途经蓑衣樊村。这里稻田碧绿如毡、荷塘伞盖高擎、鱼池水清鱼肥,没想到高青沿黄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美丽地方,不少路经此地的游客纷纷下车,进村观赏。看到村里来了打洋伞、戴花帽的城里人,乡亲们承认,刘树海的“旅游梦”做成了。

  把游客引进来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让游客留下来。村委会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还建起了“农家乐”项目,并琢磨着将山东卫视“快乐向前冲”节目拉到蓑衣樊村。

  蓑衣樊村的旅游终于有了一个好开头,但刘树海觉得,一个村不好“玩”,也“玩”不大,最好的办法是联合周边村,大家一块“玩”。为此,他带着村干部开始了更大范围的宣传鼓动,与他们相邻的刘春、前胡、后胡、骆家等村庄也先后流转了土地,大面积种起水稻。

  “这里不仅成片的稻田美,而且高青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大米成了‘黄金米’。把土地种成景区,把大米种成景观,既引来了游客,又提高了收入,一举两得。”刘树海说。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