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0月15日电(记者王博)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日前基本完成了关城的保护修缮,全面向游客开放。这是嘉峪关建关64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保护维修。
甘肃嘉峪关关城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张斌表示,工程的设计、施工均按照最小干预、保护文物原貌的做法开展,确保外观“修旧如旧”。以文昌阁为例,为严守“原材料、原结构、原做法、原工艺”的原则,地仗采用面粉、猪血、桐油等作为原料,油饰彩绘重绘则使用天然矿物原料。
嘉峪关始建于1372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嘉峪关关城建成后,曾经历多次修缮。受西北地区风沙大、日照强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嘉峪关关城的古建筑和城墙出现木构架开裂、油饰彩画起甲脱落、城墙表面风化、片状剥落、墙基掏蚀凹进、基础酥碱、开裂、雨水冲蚀等安全隐患。
2011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实施全面系统的保护维修。该工程主要包括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维修、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工程等三项内容。
目前,嘉峪关关城内的关城木结构建筑修缮、油饰彩绘重绘、西罗城保护维修等工程已基本完工,对夯土长城的保护维修等也已接近尾声。
据悉,此次长城本体保护工程中还加入了安防、消防、防雷工程,通过现代科技的技防措施,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对文化遗产的监控,有效提升了嘉峪关关城的安全防范能力。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