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称,全球金融稳定性有下行态势,新兴市场国家中,有最多达3万亿美元的过度举债,中国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中国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企业债务。
IMF发布了最新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这份报告对全球金融形势判断非常不乐观。IMF认为如果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不能正确地处理尚在增长的市场稳定性风险,那么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新一轮衰退。其预计,政策失误或负面冲击可能导致市场更长久的动荡,在2017年前降低GDP接近3个百分点。这个降幅对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来说是罕见的。
报告给中国提出了建议或者说忠告,要求中国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企业债务是其中的重点。IMF表示,风险溢价只需要进一步上升,新兴市场中就会有企业违约,全球范围内的风险偏好就会降低。企业债务高企的国家将首当其冲,中国企业乃至全社会过度借债最为严重,规模最大。新兴市场国家中企业和银行有最多达3万亿美元的过度举债。中国银行业只是在近期才开始处理日益严峻的资产质量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企业和家庭贷款与GDP之比从2008年的125%猛增至创纪录的207%,而希腊这一数字为185%,正常值约为100%。今年早些时候,麦肯锡发布报告称,中国债务猛增始于2007年,债务总额从7.4万亿美元增至2014年6月的28.2万亿美元,与GDP之比从158%猛增至282%,其中企业债务从72%增至125%,增速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最。如今产能过剩背后压的都是企业债务,最终必将导致债务违约。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激增就是征兆。
中国一定要聆听IMF的诚恳忠告。一方面放开市场,激活民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微观经济细胞的实体经济激活,遏制不良贷款激增的情况。另一方面必须放开金融管制,彻底放开金融市场,发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互联网金融、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一句话,中国必须大大降低债务性的间接融资规模,大大提升权益性的直接融资渠道。
□余丰慧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