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因中微子振荡研究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奖是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遗嘱中第一个提及的诺贝尔奖项,自1901年以来已颁出201人次。以下是有关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那些事儿:
【空缺】
诺贝尔物理学奖迄今出现过6次空缺,分别在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原因一方面是出于没有符合条件的人选,另一方面是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年龄】
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长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2002年获奖时已88岁。当时,他与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因“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奖。
这一奖项最年轻的得主是出生在澳大利亚的英国科学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他1915年因在X射线晶体结构领域的研究而与父亲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年仅25岁。
迄今为止,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
【殊荣】
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在1956年和1972年两次摘走物理学奖桂冠,成为迄今为止两获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在男科学家“扎堆”的物理学研究领域,只有两名女性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3年,波兰裔法国人玛里·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分享这一殊荣,居里夫人由此成为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获奖者,并于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3年,德裔美国女物理学家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因发展了解释原子核结构的数学模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领域】
综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粒子物理学。
【趣事】
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发过程中还曾遇到因同名同姓而弄错的“糗事”。
1989年这一奖项的获得者诺曼·拉姆西2005年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获奖那一年,评审委员会主席以为他人在美国华盛顿,便拨通了那里一位和他同名同姓的经济学家的电话。
拉姆西回忆,大约清晨6点,那位诺曼·拉姆西的儿子接起电话,但犹豫着没有叫醒父亲。“他们说,我们想告诉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个年轻人说‘这太有意思了,我爸可是经济学家’。”
诺奖得主拉姆西在2011年去世。不过,那名阴差阳错接到得奖通知电话的拉姆西却没能因此沾上诺奖“喜气”,在经济学领域建树平平。(闫洁)(特稿·新华国际客户端)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