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8日电(上官云) 今天是传统的“寒露”节气。此时,意味着深秋到来,气温更低,人们则会适时调整饮食起居习惯保证身体健康。由于临近重阳节,某些地区会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而据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介绍,寒露前后比较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便是登高。此外,人们还会吃梨、蜂蜜等食物以祛除秋燥。
寒露来临意味气温更低 民间登高欣赏秋景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5个节气,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高巍说,这就是说”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具有寒气,快要凝结成霜了。
“到了寒露,北方多数地区已经进入深秋,偶尔能看见早霜。”高巍介绍道,在寒露前后,比较常见和受欢迎的民俗活动就是登高。
“这个时候,寒气加重,秋风渐紧。走近大自然欣赏秋景成为人们的兴趣之一,同时通过登高也能锻炼身体。”高巍解释道。
除此之外,当下也是菊花开放的季节。有资料显示,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通常被成为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所以,人们也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赏菊。
“不过,由于重阳节与寒露相距较近,登高、赏菊的活动,在人们印象中大多集中在重阳节前后进行了。”高巍称。
吃梨等水果滋阴润肺 部分地区有“饮菊花酒”习俗
由于寒露对于气温的标志性作用,每到此时,在干燥且逐渐阴冷的深秋,人们会特别关注饮食与养生。高巍表示,过去民间有俗语称“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就是提醒人们关爱自己不要受凉。
“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容易让肺、呼吸道等受到伤害,所以人们会在饮食方面作出一些调整,比如吃梨、蜂蜜来滋阴润肺,保证身体健康。”高巍称,百合、芝麻等食物也会在寒露前后食用,但并不普遍。
古代,人们还把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其中“菊始黄华”指的便是菊花寒露时节普遍开放。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也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悉,在寒露这一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
“秋天是一个非常萧瑟的季节。但无论是饮食还是游玩方面,人们依然能从中寻找出乐趣,这也代表了从古至今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高巍笑称。
(来源:中新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