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哪家不爱吃面条,我十几岁就会擀面条。”51岁的赵长水面对记者丝毫不掩饰自己最拿手的手艺。但是,她在河南省济源市大峪镇东沟村留下的最新“笑话”是:擀面条擀得手软。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安得还旧山,东溪垂钓纶”,唐朝著名诗人岑参诗中提到的青萝,就是东沟村旁千年未枯过的青萝河,黄河的一条小支流。在山区丘陵占总面积88%的济源市,一条小河赋予了东沟村不同于其他山村的别样景致。
“记忆最深的是砍树!”站在三棵有着数百年树龄的柏树下,今年48岁的王建国说,“当年这王屋坡上都是这样的柏树,要不是村里几个老人拦着,这三棵柏树也早没了”。
好景致并没有留住王建国,与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和弟弟先后走出东沟,并且幸运地在济源市区参加工作,扎下了根,还把老人也接到城里住下,一晃近20年没回村住过。去年,王建国提前申请退休,把东沟村家里的老房子重新整修,老父亲乐呵呵地回来了。
东沟变了。2008年启动的以绿化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让“不砍树,不填河,不拆房,以生态为本”的理念在东沟结出生态旅游的果实。桃树、山楂树、杨树、梧桐树、红叶枫,以及千年皂角树,让东沟赢得了“会呼吸的山村”的爱称,粉刷一新的墙体与新整修的道路,将一批又一批客人,引向青萝小镇时光街、三棵树驿站、梦回童年游乐场。
“东沟村10个居民组,250户,924口人,今年‘十一’假期,客流量最高峰时每天接待游客达一万多人。”大峪镇副镇长曹海燕说。
春天,赵长水学着邻居花了6万多元,把自家房改造成可接待200余人吃饭、30余人住宿的农家乐。她没想到的是,“十一”假期游客多时,一天竟要擀300多碗面条,让从来都不服输的她不得不低了头:擀面条也能擀到手软。
(本报河南济源10月7日电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