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译制片之父”袁乃晨逝世

2015年10月07日18:32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新中国电影译制片之父”袁乃晨逝世

  新华网长春10月7日专电(记者刘硕)记者7日从长影集团了解到,被誉为“新中国电影译制片之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袁乃晨,于10月5日零时10分在长春逝世,享年96岁。

  袁乃晨1919年生于河北,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部队中担任宣传员、剧社演员、戏剧班班长等。1946年,袁乃晨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历任秘书科秘书、文工团副团长、翻译片科科长、制片处副处长等职。1952年11月,袁乃晨任中央电影局翻译片组组长,并于1954年1月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副导演。1956年8月,袁乃晨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直至1983年9月离休。

  袁乃晨曾为人民电影第一部多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录制了解说词,在人民电影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中饰演了营长一角,并编导了我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

  在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的译制过程中,袁乃晨开创性地运用了翻译影片“对口型”的译配方法,将“乌拉”(俄语“万岁”之意)翻译成“冲啊”,使影片更具戏剧张力和震撼力。袁乃晨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条件下,率领译制人员出色地完成了《普通一兵》的翻译配音工作,得到苏联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赞扬,袁乃晨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电影译制片之父”。

  转向故事片创作后,袁乃晨导演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影片,《马》、《悬崖》、《蝶恋花》和《向阳院的故事》等影片深受观众喜爱。

  袁乃晨曾获得2004年首届长白山文艺奖评委会终身成就奖和2008年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电影界人士纷纷对袁乃晨逝世表达了哀悼。他们表示,袁乃晨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所创造的“对口型”的译配方法至今仍被沿用,他的敬业精神和开创精神将被中国电影史永远铭记。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