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一父亲15年的背子求学路
新华网太原10月4日电(记者王菲菲)国庆假期,山西太原科技大学内有些冷清,许多学生都放假回家了。大一新生连超选择留在校园、感受大学生活,高位截肢的他需要立在一块滑板上向前滑行,遇到上下楼梯,他就拿出两个小木箱子,双手抠住箱子撑起身体,以臂代腿慢慢挪动。
吃饭、图书馆看书、回宿舍休息……虽然行动不便,但连超把假期安排得井然有序。他3岁时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肢,15年来是父亲连喜祥把他从幼儿园一直背到了上大学之前。远在山西临汾乡宁县的连喜祥说,现在他不担心,相信孩子能把自己照顾好。
“孩子没有了腿,那么我就来当他的腿,孩子的学上到哪里我就把他背到哪里。”当年,从儿子受伤的悲伤中振作起来的连喜祥,在心里下过这样的决心。
上幼儿园和小学时,由于就在本村,连超身体也轻,连喜祥背起来不算费力。每次把他背到学校,连喜祥再到田里去种地,到了放学的时间再去接他。而母亲郑兵叶则开了个裁缝店,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到了初中,连超去了镇里的中学,父母不得不在镇上租房住来照顾他。后来考上县里的高中后,父母又得跟着在县城里租房。在外上学期间,家里关了裁缝店,村里的地大部分也交给了别人种,一家人只能靠之前的积蓄过日,生活变得紧巴巴。
每天天还不亮,连喜祥就起来帮助妻子做饭,六点不到就出门送连超去学校。连喜祥说,最怕的就是冬天下雪和夏天下雨,路很滑,怕把连超摔倒。天气冷,也怕连超感冒。
每逢下雪天,连喜祥在背儿子上学的路上从不穿外套。因为这样一来,走着走着自己的身子就会发热出汗,小连超趴在背上很暖和。而如果穿得太厚,热气就散不出来,他怕孩子趴在背上太凉。
连超慢慢长大,身体越来越重,但父亲却日益瘦削,脊背越来越驼。连超说,他们租的房子离学校有两里多路,他能感觉到父亲渐渐背不动他了,经常大喘气、流汗,身体还颤抖。“但我爸从来不歇的,不管有多累,就是直接一次性背到教室,他是想让我早点去学校。”
“只要孩子能有好成绩,我就感觉不到累。”连喜祥说。
虽然没了双腿,但连超学习却很争气,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2015年夏天,连超参加了高考。不久,好消息传来,他被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
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连超有自己的想法。“我没有双腿,很多工作不能做。电子计算机软件行业,要求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挺适合我。”
然而,上了大学离开了父母身边,连超能否一个人在大学里生活,特别是上下台阶怎么办,如何在校园里行动,这些成了全家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连超受他人启发,让父亲找到一名老木匠,制作了两个可以帮助他上下楼梯的“小箱子”。他还让父亲给买了一个滑板,作为“路面交通工具”。
今年9月,连喜祥和妻子郑兵叶一起把连超送到太原科技大学。陪孩子待了几天后,他们就回了老家。“就让他自力更生吧,不能让他有依赖。”连喜祥说。
虽然经历苦难、却始终乐观的连超对记者说,父母不仅给了自己生命,更教会了他什么是坚强和坚持。“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父母生活得更好。”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