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10月2日讯 (记者文晶 白海星、通讯员曹原) 安徽省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新常态下实现发展的关键举措。近日,安徽省出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十大重点工程,强力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动力实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该《行动计划》明确了四大目标,即到202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质量效益提升,财政收入突破6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争先进位,总量再上新台阶;人均指标位次前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美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确保目标实现,安徽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民营经济提升、园区转型升级、县域经济振兴、质量品牌升级、人才高地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并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作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第一批14个集聚发展基地,充分发挥好每年20亿元至30亿元的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作用,扎实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到2020年,打造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安徽将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左右。
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对安徽转型升级发展至关重要。安徽省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提出,全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20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全国500强服务业企业达到25家。
“十大工程的推进,将加快安徽建设制造强省的进程,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处处长徐志介绍说,为保障《行动计划》的落实,安徽将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抓好转型升级重点工程项目库建设,主要是建立项目的“四督四保”推进机制,即督新建保开工、督续建保竣工、督竣工保达产、督储备保转化,着力提高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