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彩色稻米组成的中国地图。下图:陈锦祥展示他种的彩色水稻。均张顺初 摄
日前,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老人陈锦祥每天都要到自家的稻田巡查一番:“看着这些水稻,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陈锦祥告诉记者,他种的30多亩水稻中,有4亩水稻和其他的不一样,是“水稻种子实验基地”:里面种的是精心培育的彩色水稻,有青、紫等颜色。今年,他还特意在稻田里用彩色水稻种出一幅中国地图。
由20余种不同颜色稻子组成
陈锦祥以前是枫泾镇农技站的工作人员,研究水稻有30多年,是出了名的水稻迷。退休后还是放不下水稻,他承包了30多亩地,专门培育彩色水稻。
听着浪漫,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每年春天,陈锦祥要在田里种下500多种不同品种的水稻。秋收时分,稻田就会变得五彩缤纷。“把合格的留下来,不合格的淘汰掉,这些年我用800多种实验样本培育出30多种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的水稻。”陈锦祥告诉记者。在他家的墙上,挂满稻穗和各种颜色的水稻标本,堪称小型的水稻博物馆。
今年,陈锦祥有了新计划:在稻田里勾勒“中国梦”。6月,他在稻田里划了380个小渠,用500多根木杆和500多米长的草绳,按照图纸勾勒出形状,然后将20多种颜色不一的水稻种子种下去。经过3个多月的培育,如今已经成型:中间是中国地图,上方有“庆祝建国六十六周年”九个字,地图右边和下方分别写着“中国梦”和“彩色梦”。
用彩色稻米创作金山农民画
除了在稻田里培育彩色水稻,陈锦祥还有一个爱好:用彩色稻创作金山农民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陈锦祥曾用彩色稻米粘贴出一幅《世博农民画》,表达自己对世博会能在家乡举办的自豪之情。
用水稻作画是门精细活。“先要在画板上打底稿,再将一粒粒稻米用胶水粘在画板上,每一种稻米的颜色都要精心挑选。”陈锦祥说,配色、粘贴都很费工夫,一幅画平均要花半个月才能完成。他告诉记者,中洪村是“中国农民画村”。他的母亲、兄弟姐妹、女儿都会画农民画,女婿是金山农民画家陆永忠。尽管71岁高龄,陈锦祥仍精神矍铄:“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用水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始终没变!”(记者 茅冠隽)
(来源:解放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