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发现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

2015年09月29日14:42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发现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

  新华网沈阳9月29日电(记者赵洪南 徐扬)中国考古学家近日在黄海探明了一艘甲午海战中沉船的真实身份,经初步确认为北洋水师的致远舰。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29日告诉新华社记者,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发现100多件文物,从打捞起的文物可以断定,“丹东一号”沉船就是甲午海战致远舰。

  周春水说,目前已发现的文物中,一组上面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是“丹东一号”实为甲午海战致远舰的最直观证据。

  “致远”和“靖远”是姊妹舰,由英国公司设计建造,配备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别定制。其中属于靖远舰的一组餐具,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组餐具盘子中央部位标明船名“靖远”。以此推断,此次水下考古发现的瓷盘,盘子中央出现相同字体的“致远”标记,成为锁定致远舰的重要证据。

  这艘沉没战舰发现于丹东港的西南方向10海里的距离,所处海底深度大概在18米到23米之间。“丹东一号”沉船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从桅杆至艉部约50米,宽9-10米,体量在1600吨左右。整个船体外轮廓形态保存尚可,但舱中损伤较大,杂乱分布较多碎木板、铁板、机器零件等物品,并发现多处火烧迹象,调查中还发现炮、子弹等武器弹药残件,伴出有大量铆钉铁甲板、木质船材等遗物。

  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沉船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一大批文物陆续出水,对解开这艘沉舰的身份谜团起了重要作用。

  致远舰是北洋水师最先进的军舰之一,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是致远舰的管带。甲午战争期间,1894年9月,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今辽宁丹东附近海域)爆发海战。此战中,邓世昌任管带的“致远”舰为掩护旗舰“定远”,毅然冲向日军舰队,不幸被鱼雷击中沉入海底,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