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古村晒秋美如画

2015年09月29日11:19  
 
原标题:江西婺源:古村晒秋美如画

  江西婺源篁岭景区晒秋美景赢得无数网友点赞,也吸引了自驾游客前来观光拍摄。 经济日报记者 刘兴摄

  一串串红辣椒用竹杠串起,晾晒在粉墙黛瓦间,更显艳丽迷人;一个个黄南瓜墙角堆积,隐现在青石巷道里,更显富庶满足;一片片绿箬叶盘匾装放,风干在楼阁小窗旁,更显自然风韵……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为青山绿水着色添彩,形成特有的“晒秋”农俗景观。这是金秋时节《经济日报》记者走进江西婺源篁岭景区见到的“晒秋”美景。

  篁岭景区位于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江湾镇东部石耳山中,海拔约500米。在景区里,数百栋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上错落排列,家家凿窗采光,户户支架晒谷。古朴的徽派建筑之上,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以红、黄、白为主的色块遍布全村,红红的辣椒,金黄色的菊花和稻谷,以及串串挂晒的玉米共同构成的图案,美不胜收。村民们以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春晒茶叶、蕨菜,秋晒辣椒、菊花及五谷杂粮,绘制出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

  当地导游告诉记者,四面环山的篁岭古村,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数百年来,当地村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如今,因为晒秋美景,篁岭景区被冠以“最美中国符号”“最美中国休闲乡村”等称号,一年四季都是游客、画家和摄影家的赏景和创作乐园。

  “真有创意,将农作物摆成红旗、爱心、火炬等形状迎国庆,真是养眼养心。”在婺源篁岭景区,北京游客张长兴说,“以前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就想和家人来看一看,合影留念”。在浙源乡岭脚村,经过摄影师王启德策划,淳朴的村姑戴着凉笠,穿着碎花衣服在稻田间收割、打稻,形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赢得无数网友点赞,也吸引了自驾游客前来观光拍摄。“婺源的秋天是喜悦的,在呈现一片丰收景象的同时,也形成了一道饱含韵味的文化景观。五彩农作物与徽派古建筑相映成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浙江游客曹大辉对自己拍摄的作品很是满意。在采访中,记者偶遇了在婺源取景拍摄电影《梦回老家》的剧组。剧组工作人员赵杰说:“金黄的稻田铺满村庄,这就是老家的味道。”

  专家介绍,晒秋从字面可以理解为秋天晾晒农作物。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是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更具有“神韵”。篁岭独特的晒秋景观早已闻名于世,已成为婺源旅游的金字招牌。(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 通讯员 吕富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