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记者杨凤临)80后男子刘洋(化名)和房主李某签订了购房协议,并按约定缴纳了3万元定金。不料,签订合同后房价大涨,感觉卖亏了的房主李某要求涨价,双方协商未果,李某拒绝按约履行。无奈的刘洋便将李某及房屋中介诉至法院。房山法院审理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要求李某交房并支付违约金。
80后刘洋在京打拼多年,婚后,他看中房山大学城附近小区一套二手房。通过房屋中介,他与房主李某于去年7月份签订了《房屋订购协议》,总房款为145万元,同时,刘洋申请20万元商贷,约定于过户当日前向李某支付125万元首付款,并于接到银行过户通知3日内,双方办理权证转移登记手续;并约定于同年8月30日前李某向刘洋交付房屋。签订合同当天,刘洋向李某缴纳了3万元定金,李某将房产证交给中介公司。
本想一切会按约定顺顺利利,今年十一之前就能拿到房子的刘洋没想到协议签订后没几天,因为政策回暖,该小区房屋价格大涨。感觉自己卖亏的李某说什么也不同意145万元卖房,偏让刘洋多加10万元,刘洋不同意,双方协商未果,而李某不同意卖房,也不配合过户。
无奈,刘洋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三方签订的《房屋订购协议》有效,并要求李某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违约金5万元。
对于刘洋的诉讼请求,李某不同意,认为双方买卖房屋,应该由刘洋先将145万元房款交清后,他再交房、过户。所以,李某提出反诉,要求解除《房屋订购协议》。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三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系各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现原告要求确认《房屋订购协议》有效,并要求被告继续履行合同,配合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并交付房屋,理由正当、证据充分,法院予以支持。
被告明确表示不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未配合办理网签手续,并未按约定交付房屋,已构成违约,故对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违约金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具体数额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予以确定。被告以原告未按照合同约定在8月30日前结清全部房款,构成违约为由反诉要求解除合同,理由欠缺,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最终,根据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法院判决原告刘洋、被告李某、中介公司三方签订的《房屋订购协议》有效,判决被告李某协助原告刘洋办理房屋过户并交付房屋,支付原告刘洋违约金1万元。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