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哈尔滨9月28日电 (王栋梁)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瑜副教授调查研究的一份报告资料28日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正式公布,该份资料通过伪满洲国水泥工业为例,首次揭露了侵华日军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和压迫。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2月,侵华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随后,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导下,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中国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据孙瑜介绍,多年来在日本侵华史的研究中,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而经济方面的研究则偏少。近几年,他们通过对“伪满洲国”这个日本侵华的直接产物的工业经济方面的研究发现,仅水泥制造工业一个类别的资料中就发现了大量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掠夺证据,与之前日本右翼势力“开发建设东北”的论调完全不同。
据孙瑜整理查阅中日资料后撰写的报告显示,伪满洲国所成立的13家水泥工厂,皆为日本人控制,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各个产业呈垄断态势,并且大量掠夺东北地区的固有自然资源,为侵华日军提供后勤保障;通过对幸存的中国工人的走访,发现了大量关于日本商人殖民管控中国工人的证据,例如作为伪满洲国时期的大型工程之一的丰满水电站,据丰满工程处劳务系统计资料显示,自1937年至1941年五年间,被杀害的工人有1913人,病死工人3684人,因劳动事故死亡的工人为424人,合计有6021名中国劳工死在这样的殖民工程中。
孙瑜表示,资料调查显示,通过或牺牲如此多中国人生命的代价换取的只是保障日本军方的后勤需求,因此,所谓的“开发建设东北”的日本右翼势力论调,只是在掩盖侵华日军对东北实行经济掠夺的基本事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