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9月26日电(记者颜维琦、曹继军)日前,上海首批50家“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创新基地试点名单出炉,分布在浦东、嘉定、闵行、青浦等区县园区。“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将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夯实基础。
在新近出版的《上海经济年鉴·2015》中,新增“四新”经济条目;试点推广“四新”服务券,支持建有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从“返税”转向“返服务”……一张“四新”经济大网正在全面铺开,“四新”经济正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引擎。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说,提出培育“四新”经济,是上海结合本地比较优势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积极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找到的最佳切入点。他分析,当前,上海产业经济进入“非典型发展、最典型转型”的新阶段,面临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业化和信息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产业化和城市化“四个融合”,需要寻找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为此,上海拿出落实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22条意见,加快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上海“四新”经济发展绿皮书等。
“四新”经济,新在哪里?在李耀新看来,“四新”经济是改变过去政府主导产业定位的经济模式,变企业跟着政府走为跟着市场走,不做顶层规划、不分传统和现代、不设定统计口径、不锁定发展内容、不固定推进模式和方法。其“留白”在于突出市场基础性、企业主体性作用,企业更多关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政府侧重关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
此次首批获评的50家上海“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就是走在前列的代表,包括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等,涉及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互联网教育、大数据、云计算等30多个领域。其中,浦东新区获批16家,合计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四新”项目数近千个,研发机构500多家。
李耀新介绍,今后上海将不断拓展“四新”经济,一是创建国家“四新”经济实践区,通过“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产业人才基地”模式,打造自然天成的产业生态系统;二是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四新”经济、园区转型、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众创空间“六联动”工作机制。例如,建立企业、科研机构为一体的创新联盟,推进“四新”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对接;三是建设“四新”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去年打造了网络视听、集成电路等8家基地,今年将创建车联网、机器人、卫星导航等12家基地。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