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 (上官云)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在举办各色活动以示庆祝的同时,人们也把相关节俗过得有滋有味。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古代中秋节会举行祭祀仪式祈福,各地的具体节俗也并不相同。民俗专家萧放则介绍,宋代之时有拜月习俗,只不过男女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举有好功名,女子则祈求拥有美丽容颜。此外还有吃新米饭、未来女婿上门送礼提亲等习俗。
福州重现中秋祭月祈福活动 刘可耕 摄
仪式与游戏:女子拜月祈求拥有美丽容颜
中秋节俗形成时间并不算晚。据公开资料显示,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当时中秋夜堪称“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游人达旦不绝。
对月亮的朝拜仪式自周朝开始岁时化。民俗专家萧放表示,拜月是对月神的崇拜活动,宋代以后开始流行。拜月仪式大体上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在家或户外设月神牌位,摆上供品如瓜果、月饼等,然后叩拜,祈求月神给予福佑。
“唐代尚未见拜月习俗。宋代之时,男女拜月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举有好功名,女子则祈求拥有美丽容颜。随着时代演进,明清以后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萧放说。
围绕中秋拜月、赏月,各地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性的民俗。高巍表示,拜兔爷、赏兔爷是北京地区特有的民俗,“兔爷的尺寸不同,一般是武生打扮,十分有趣”。
“各地其他较为典型的民俗,则有拜月姑、走月亮、唱月亮等等,还有烧宝塔灯、放孔明灯,偷月亮菜之类的活动,此时,民间未来的女婿还会上门送礼提亲。”萧放说,中秋节节俗南北地区差异不大,只是略有细微区分,“在娱乐方面,北方偏重亲人团聚,南方则户外活动较多”。
超市的员工正在整理月饼。 张云 摄
饮食:中国民间流行吃新米饭 日本吃“月见团子”
中国饮食文化昌盛,在重大节日中,饮食亦十分讲究。具体到中秋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月饼。据悉,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同样起源于月神祭祀的需要。
宋代以来,月饼逐渐在民间风行,关于月饼的文字较早出现在北宋苏东坡的诗句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至明代《西湖游览志会》方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这类描述到清代以后逐渐增多,所记载的月饼制作方式也逐步完善。
“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场瓜果丰收,新酒同时上市,所以中秋饮食丰富。”据萧放介绍,除吃月饼外,人们还会在中秋当天团圆饮酒、吃新米饭,南京则有桂花鸭等吃食。
在千百年的发展、流传中,中国的中秋文化逐步向外传播,周边不少国家受到影响。萧放表示,在韩国,中秋又名“秋夕”,“在饮食方面,他们会吃圆形松饼,颜色各异,十分精美。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则会吃江米团子,并称之为‘月见团子’,旧历9月13日也是日本赏月的日子。”
“中秋是个重要的时间点,正处在秋季,体现出明显的丰收景象。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这一节日。”高巍笑着说,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中秋的团圆主题被不知不觉淡化了,“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中秋节俗文化传承下去,更好地融入人们当下的生活”。
(来源:中新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