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枚固体火箭发射成功 可应对地震救灾需求

2015年09月26日07:39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中国首枚固体火箭发射成功 可应对地震救灾需求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5天内“梅开二度”。昨天9时41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快速发射的跨越,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能在24小时内实现卫星快速发射。

  提升快速进入空间能力

  昨天上午,随着星箭成功分离,长征十一号火箭将4颗卫星顺利运送至预定轨道,一系列规定动作完美、流畅,成功将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这4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1次飞行,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与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秀型号”——长征六号火箭的首飞仅隔5天。

  长征十一号火箭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快速发射的小时级跨越,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小卫星快速组网能力,对提升我国快速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长征十一号火箭为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全长20.8米,重58吨,起飞推力12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350公斤,低轨运载能力可达700公斤。

  可应对地震救灾需求

  我国液体火箭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也具备了强大的运输能力,还有必要搞“长十一”这类固体运载火箭吗?对此,该型号总指挥杨毅强指出,当前,小卫星发射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搭载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射方向发展,固体运载火箭在小卫星快速、便捷、廉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以抗震救灾为例,‘长十一’火箭可以在24小时之内将小卫星成功运送至灾区上空,对受灾情况进行快速勘察。而当前我国液体运载火箭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这种快速反应。”杨毅强举例说,我国目前在役的液体运载火箭射前准备需要20-30天,而具备快速发射能力的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射前准备也需要7天时间。

  “运载火箭的发展领域有多大,卫星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广。固体运载火箭的发展将直接带动快速响应小卫星的繁荣,完善我国快速响应航天体系,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发射需求。”杨毅强说。当前,美国、欧洲等世界航天强国或地区均拥有相当规模的固体运载火箭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研制技术和能力正在不断成熟,并且部分国家固体火箭的运载能力已经达到1000公斤以上量级。“这种事实是不可回避的,看到差距才能产生动力”。

  北京晨报记者 韩娜

  (图为央视截图)

(来源:北京晨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