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记者黄海蕾)昨天举行的“向交通陋习说不”主题宣传活动上,北京市交通委首次发布了网友最讨厌的“四大交通陋习”,包括乘坐公交地铁不排队、开车变道不打转向灯等行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宣传以及电视曝光方式,引导市民告别交通陋习,同时,摒弃交通陋习还将纳入驾校课程设置。
9月16日至9月22日,北京市交通委邀请广大市民从交通陋习“罪”中选“最”,评选出最令人厌恶的交通陋习,累计5.5万人参与了调查。其中,乘坐公交地铁不排队、不打转向灯随意变更车道、占道停车阻碍他人正常通行、行人不走天桥而随意跨越护栏成为最广为指责的“四大交通陋习”。
另外,乘公交车时停留在车门处、影响其他乘客上下车,乘坐地铁争抢座位或一人霸多座,开车乱鸣笛、滥用远光灯、开“斗气车”,以及行人穿越马路低头看手机和书报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也被广为指责。
据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北京首先要通过宣传方式逐步改变市民的交通陋习,分整治行车陋习、整治乘坐公共交通陋习、整治停车陋习、整治过马路陋习为四个重点阶段。另外,还将考虑通过电视台曝光等做法提醒市民。
下一步,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将会同市交通委,在驾校课程设置中加入摒弃交通陋习的部分,并纳入驾考科目四的考题库。首都文明办将调研论证招募“文明停车引导员”的可行性,引导市民文明停车。市教委则加强对中小学生在交通安全和文明素质培养的教育。
>>声音
应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交通陋习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卫爱民认为,交通文明是公民素质组成部分,市民享受工业化带来的交通便利和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义务,即遵守交通规则。目前,社会存在交通陋习不仅造成很多事故,更多影响了公民素养形成和发育,助长社会自私行为的泛滥。
改变现状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启蒙,通过大量宣传教育,让市民了解交通出行的权利义务。这种启蒙可以从社会先锋人群做起,比如党政机关的公务员、教师、有觉悟的市民等,做到“我参与,我承诺”。
另外,将不文明交通行为纳入法律规范,比如行人跨护栏、车辆变道不打转向灯等行为。通过立法以及严格执法的过程,逐步改变交通陋习。卫爱民提到,交通陋习与社会文明素质提升息息相关,因此,要改变交通陋习将是个缓慢的过程,可能5年、10年,甚至会更长时间才有效。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