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国务院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2014年国务院在派出八个督察组分赴各地各部门全面督查的同时,委托四家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2015年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听取了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简政放权、社会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专项第三方评估报告。如此密集地开展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体现出政府创新管理的改革决心,但同时也提出新挑战与机遇。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自身就是治理价值评估的主体,通常会对社会经济的各方面进行评估考量,并据此决定是否进行必要的干预。与此同时,政府的行为绩效也需要被评估和监督。如何能让第三方评估常态化?如何实现评估成果与实际政策执行接轨?如何培育和调动更加丰富多元的社会评估智库资源?诸多待解问题都汇聚到一个新的命题,即建立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的长效机制。其中,产业化是实现第三方评估机制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毫无疑问,市场化改革是当前优化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社会背景,其中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重要的改革特征。全方位多角度的政府监督趋势是不可逆的,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的常态化信息反馈分析平台;运用政府采购等市场机制进行机构选择,在项目评估的过程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积极性;同时因为改革是一个全社会整体推进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和互动性,所以需要跨学科门类的交叉研究,发挥整体优势。
由于评估主体既不能是政策制定者也不能是执行者,因此追求客观中立是绩效评估的价值原点,也是保障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评估机构永远处在“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尴尬境地,所谓独立客观性也就无从谈起了。另外,第三方评估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咨询服务业,有着发达的产业链和服务链,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因此,未来重点是要挖掘第三方评估的社会经济增值功能,即评估报告不能开完汇报会就被束之高阁,而是要通过提升政府决策能力来提高社会经济运转效率。(下转第三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