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60年】构筑电力新丝路

2015年09月20日16:33  
 
原标题:【新疆60年】构筑电力新丝路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公司制造并安装的太阳能电站。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摄

  山下鲜花盛开,山上白雪皑皑。在中亚寂静的山谷中,张建民彻夜未眠。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电力大动脉项目部经理,张建民在异国他乡奋斗逾3年,临近工程竣工时刻,“想了很多,怎么也睡不着。我为祖国骄傲,我为特变电工自豪”。

  8月底,这项中吉两国最大的电力合作项目如期剪彩。张建民有理由骄傲和自豪:他带领的团队完成了长度逾400公里的电力工程,其中八成线路搭建于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之间。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到如今声名远播的世界名企,张建民所在的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也浓缩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的变迁。

  27年前,特变电工诞生于新疆昌吉。“那时的昌吉市电力变压器厂,年销售收入不足10万元。”当年,在企业担任技术员的张新也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1988年,他以租赁承包的方式,接手这家生产电线电缆的街道小厂。

  盖厂房、跑市场、抓改革……创业初期,张新带领大家埋头苦干、精打细算,厂子很快有了生机,后来逐步转型成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到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结束的时候,特变电工已经成为昌吉效益最好的工厂之一。

  “面临困境,我们决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如今已是特变电工董事长的张新回忆道,“当时,我们专门挑大厂不愿生产、市场上又短缺的产品生产,才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改革就是特变。”刻在特变电工办公楼外一块花岗岩上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真谛。张新说,“能走到今天,固然有全体职工艰苦奋斗的因素,但深化改革是决定性因素”。

  特变电工率先在全国变压器行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于1997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变压器第一股。此后,陆续并购重组了天津变压器厂、衡阳变压器厂、沈阳变压器厂等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输变电装备制造商。

  在改革创新的旗帜下,特变电工科技投入占销售额4%以上,近5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及专有技术近千项。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吴微本是随丈夫从东北来考察,结果被企业的环境、员工的精气神所打动,成为公司一员,并逐渐成长为副总经理。“是改革创新让我有机会与企业同成长。”现在,吴微常以自己的故事,为企业招贤纳才。

  已近而立之年,特变电工大步“走出去”。在中亚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在巴基斯坦建设了当地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在东南亚和非洲承建了一批工程项目。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作为我国最大的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和全球能源系统服务商,特变电工正在构筑电力新丝路。(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