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称,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全面完成,共取消车辆3868辆,都已规范处置,收入已上缴国库。同时,各省区市已基本完成车改总体方案制定,已经上报到国家层面的有20家,批复了16家。
不少网民指出,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经收官,但细节有待披露,成果有待巩固。地方公车改革需要快马加鞭,出台方案,尽快实施。公车改革必然触犯既得利益,面临重重阻力,但既然公车改革已经定了大限,就必须立言立行,捍卫政府公信力,满足百姓期待。
巩固成果
网民“余锦雄”说,如果说这次中央公车改革那些直观的数字是“面子”,也是改革的阶段性成果,相对于“面子”,人们更关心的是“里子”。比如,车辆封存后怎么进一步处置?部分车辆公开拍卖后的所得有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说明,2000多名司勤人员到底是怎么“妥善安置”的等等。
还有网民称,最近媒体报道,目前仅陕西、广东、安徽、湖北、贵州5省份已公开公车改革方案,大多地方公车改革尚未进入实施阶段。按照中央设定的目标,距离车改的大限只有三个半月了,区区三个半月内要让改革从“制订方案”到公布方案再到“基本完成”,有多少地方能有这样的神速?
网民“张燕”说,对于政府机关部门来说,规避公车管理新规定的方法很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便严格执行规定,未来一般公务用车租用相关租车企业的车,如果预算和监管不力,很有可能出现高价租车,出现拿回扣和关联腐败。毕竟,地方和有关部门的各级领导,都是现行公车体制的受益者,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也正是因此,公车改革的成果需要巩固,否则很容易反弹。
精准发力
网民“余锦雄”说,这次中央公车改革全面“完成”了,但是仍然掩饰不了遗留下的不少问题。第一,公车改革分两步走虽然考虑到地方公车改革的复杂性,但是拖慢了地方公车改革的效率。第二,公车改革并不是孤立的,和出租车市场等紧密相关,如果不提前做一番实地考察,兼顾到其他市场需求,这样的改革在深度上是有所欠缺的。第三,改革切忌一边禁公车,一边挖空心思变相地增加公车费用支出。
有网民称,一些地方迟迟没有推进公车改革,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困扰。还有网民称,各地的改革在进度上参差不齐,这其中既有公车的福利享受问题,也有实际公务需要和具体差异因素,这就需要精确发力,让公车改革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网民“南辰”说,公车改革允许“试错”,但不能因为怕出错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更不能观望拖拉。媒体和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发挥监督作用,继续对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等违纪现象加强监督,对车改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关注。(记者 陈伟 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