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西域“大果篮”
本报记者 乔文汇
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的冰糖心苹果供不应求。 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摄
“这里原来是戈壁滩,现在成了茂密的枣园。”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秋风拂过,挂满枝头的小枣如小灯笼般随风摇曳。“7.5亩灰枣,大概能收入6万元。”正在疏枝的枣农依马木尼亚孜·莫尼亚孜乐呵呵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阿克苏的苹果红了!”去年,这句响亮的宣传语传遍全国,让更多人认识了阿克苏,认识了阿克苏的苹果。红旗坡农场果农吐逊·买买提笑着说,“这几年靠苹果富起来了,5年前就开上了小轿车”。
果农笑脸的背后是阿克苏林果产业的巨变。2014年,阿克苏地区林果面积达452万亩,果品总产量190万吨,成为新疆林果业面积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地区。预计今年果品总量将超过200万吨,林果总产值达100亿元。
“如果不限产,每亩能收10吨,但我们要求控制在3吨左右,以确保苹果的质量。”红旗坡农场生产科科长熊勇说,产量高的时候往往价格低,价格高时产量却不高,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保证品质、依靠科技。
红旗坡农场优化林果业发展布局,把发展高、精、优果品作为重点,并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保证果品质量。农场还规定,采购商必须用农场定制的印着“红旗坡冰糖心苹果”字样和二维码的纸箱,最大限度防止假冒。
“每年农场都派技术员来给大家培训。根据气候条件和长势情况,统一采摘日期。”果农麦麦提江·萨迪克告诉记者,“现在苹果娇贵得很,打理果园可是个细致活。你看,从农场到市区铺成了柏油路。以前是土路,车辆经过扬起的灰尘,都影响苹果的品质呢”。
与果品质量同步提升的,还有营销手段。去年开展的“阿克苏的苹果红了”网络活动,让阿克苏苹果火了。活动以“万只苹果送祝福”为载体,让苹果成为宣传大美新疆的使者,“飞”向全国各地,扩大了阿克苏苹果的知名度,线上线下交易火爆。
“去年6月到年底,红旗坡农场就接到1亿多元订单。”红旗坡农场场长范江明谈起网络促销的效果,依然兴奋不已,“今年客商热情高涨,直接到产地来订购。今年的苹果,早在3月份就被订购一空”。
随着林果种植业的兴起,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链逐渐完善。目前,“中国核桃之乡”温宿县林果企业达50家,涵盖果品加工、储藏运输、包装和销售等领域,拉动了果农增收,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
通过发展林果业,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预计到“十三五”末,温宿县特色林果基地将达130万亩,林业产值达到78亿元。受益于此,森林覆盖率将达16%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超过95%。
小小林果不简单。阿克苏编织的“大果篮”,盛着增收梦,走出天山,走向全国。(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