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形成两个重污染带 太行燕山东南污染重

2015年09月17日02:48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京津冀形成两个重污染带 太行燕山东南污染重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6日发布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结果。监测显示,京津冀地区153个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区面积平均每十年同比增长超过50%,同时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增长明显。

  城区总面积十年增半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4年1月启动实施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主要对该地区城市空间扩展、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分布、植被覆盖、地表沉降和地壳稳定性等进行监测。

  城市空间扩展监测显示,京津冀地区153个县级以上城市(县、市、区)1990年、2002年、2013年的城区总面积分别为1651、2484、3747平方千米,平均每十年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增长最快的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增长最快的5个县级以上城市为三河市、涿州市、迁安市、滦南县、静海县。全区1990年至2013年城区扩展占用耕地1138平方千米、占用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设用地815平方千米,分别占比54%、39%。

  太行燕山东南污染重

  对京津冀地区PM10和PM2.5等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分布的监测显示,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排放企业2013年达3.8万余家,是2007年的2.25倍,主要为煤炭采矿、水泥建材和钢铁冶炼企业;京津冀地区扬尘地表面积2013年比2007年增加了1253平方千米,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建筑工地,其次是堆放物和露天采掘场。2007年至2013年京津冀地区受扬尘地表和工业企业污染源影响的范围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以太行山—燕山山脉为界,东南部污染严重,西北部较轻,且高污染地区主要为污染企业、人口密集的平原和市中心区。

  地壳整体较为稳定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说,综合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增长明显,尽管该地区植被覆盖状况总体趋好,但仍然形成了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邢台—邯郸两个重污染带。城市空间扩展明显,以中心城区向外围的“组团”式扩展为主。地壳整体较为稳定,但在主要沉降区、断裂周边变化较大。平原地区地表沉降呈现三地沉降漏斗连接成片的趋势。

  专家表示,监测数据及时填补了京津冀地区的地理国情信息数据空白,为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大气环境治理等提供了可靠的支撑。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晨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