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60年】“圆梦工厂”焕生机

2015年09月15日10:37  
 
原标题:【新疆60年】“圆梦工厂”焕生机

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农家女圆了就业梦。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摄

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农家女圆了就业梦。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摄

  哒哒哒……哒哒哒……阳光灿烂的午后,新疆阿克苏一座灰白色的厂房里,开动的织机声此起彼伏。22岁的古则努尔·吐尔逊双手翻飞,熟练地操作机器,汗珠顺着脸颊滚落。经过这位姑娘和她同伴们的手,一双双棉袜下线,将出口到中亚和欧洲。

  古则努尔·吐尔逊所在的新疆七欣轻纺袜业公司,位于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目前,还有9000多人与她一样在这3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业,绝大多数来自周边农村。“之前在家里闲着,工厂圆了我的就业梦,我的生活变敞亮了。”古则努尔·吐尔逊的家在阿克苏市哈拉塔镇,去年12月她成为纺织工人,“在工厂里免费吃住,每月2000多元工资基本都能存下”。

  从农家女到产业工人,古则努尔·吐尔逊身份的变化折射出新疆纺织工业和南疆农村的变迁。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是新疆纺织业“三城、七园、一中心”之一,计划到2023年实现百亿元产值,解决5万人就业。

  除了纺织业,遍布南疆的“圆梦工厂”还缘自“短平快”项目。这类项目是指具有一定基础,稍加扶持就能有效带动就业的项目,去年在喀什、和田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南疆三地州实施,今年扩展到全自治区。

  新疆劳动力富集,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全自治区近6成。同时,服装、刺绣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较好,具有吸纳劳动力的潜力。今年,新疆共安排4.7亿元财政资金对795个“短平快”项目给予支持,其中南疆地区重点支持纺织服装、民族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维吾尔医药、和田地毯、特色手工艺品等产业及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

  英吉沙县中兴手套公司采取“公司+卫星工厂+农户”的模式,规划卫星工厂50处,遍布全县14个乡镇,预计3年内可带动近万人就业。企业负责人汪萍说,“我们正计划在卫星工厂旁建食堂、幼儿园,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统计表明,“短平快”项目实施以来,南疆三地州仅服装企业数量就增长近一倍,带动就业8300多人。

  “‘短平快’项目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新疆纳克西湾手工地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玉丞告诉记者,“公司计划新建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后道工序整理车间及配套设施,将实现年增加3万平方米产能的目标”。通过“短平快”项目扶持,许多像新疆纳克西湾手工地毯公司的民族特色企业告别了“小作坊”,特别是南疆维吾尔医药等产业开始集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带动就业、壮大产业之外,“圆梦工厂”还促进了农牧民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农牧民开始追求现代文化。“引导能够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企业进驻,就能充分调动起农牧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信心,进而推动南疆经济发展。”自治区经信委主任胡开江说。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