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与欧洲汉学家共商中欧人文交流大计

2015年09月15日09:00  
 
原标题:刘延东与欧洲汉学家共商中欧人文交流大计

  原标题:“我们都是好朋友” 刘延东副总理与欧洲汉学家共商中欧人文交流大计

  国际在线报道(驻欧盟总部记者 史靖洪):当地时间14日晚,位于布鲁塞尔欧盟区附近的中餐馆玉泉餐厅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前来主持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三次会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来自欧洲各国的11位汉学家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谈话。汉学家为促进中欧之间的人文交流献计献策,刘延东副总理妙语连珠,会场上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

  “在座的既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但是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见到各位,用中国一句话叫‘他乡遇故知’。在座的各位长期致力于汉学研究,为促进中欧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我想在这里,我们代表团的成员再次向各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掌声)”

  餐叙一开始,刘延东副总理就和来自比利时、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11位汉学家聊了起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刘延东是当地时间14日清晨抵达布鲁塞尔的,虽然日程安排非常紧张,她还是特意要与汉学家进行座谈。她说,她此次访欧,是为了落实双方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举行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三次会议。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是中欧关系的重要基础,和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构成了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机制自2012年启动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人文交流合作活动,取得了很多成果,为推动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她说:“从中国政府来讲,非常重视发展中欧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以这次到布鲁塞尔日程非常紧张,但是我想不管多紧,我们还是要和各位朋友们见面,特别我提出来,这次一定要在布鲁塞尔和汉学家们见见面,最主要就是想听一听各位对我们中国和欧洲各国人文交流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来自荷兰莱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教授科雷回顾了莱顿大学的汉学研究历史,并提出要将传统汉学的研究与中国现当代社会的研究结束起来,“如今在莱大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也可以把它叫做一个可兼容性。我说的可兼容性就是指,在所谓传统的汉学和现当代社会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所获得的那些知识和理论之间要有兼容性。也就是说,我希望莱大的汉学永远不会需要做出选择,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传统的汉学,我们对现当代社会的研究也不会很深刻。”

  听到来自奥地利的汉学家李夏德说自己即将65岁,准备退休时,刘延东点名请他发言。李夏德建议在中欧联合培养人才、互认学位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对此,刘延东表示赞同。她还幽默地说:“汉学家没有退休一说。我过去讲过,‘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笑嘻嘻,一百不稀奇。’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汉学家们,既然是做中外交流的,你们一定要长寿,一定会长寿。中国有句话叫生姜老的辣,所以汉学家呀,年纪越大,越是有水平。”

  刘延东还表示,希望大家在汉学研究的沃土上继续深耕细作,为增进中欧人民的理解与互信贡献力量;在孔子学院院长的岗位上继续尽心尽力,为推动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继续努力培养年轻一代的汉学家,为中欧人文交流的持久发展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刘延东与欧洲汉学家举行餐叙的玉泉餐厅,它的创办者钱秀玲女士被誉为“比利时的中国母亲”。二战期间,她曾营救过近百名比利时反纳粹人士。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的地方举办中欧人文交流活动,更具特殊意义。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