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指导学生绘制青花。
学生作品新鲜出窑。 玉职摄影
玉溪发展陶瓷产业,具有历史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随着玉溪“文化和市”战略的推进,打造融合地方文化元素和产业经济元素,以工艺陶瓷和工业陶瓷为主体,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推广的产业链,是新常态下玉溪经济发展的需要。
截至2014年9月,玉溪共有各类陶瓷生产企业90户,带动解决城乡劳动就业人口6269人,累计完成产值12.4483亿元。然而,就是这样大的产业,如此多的从业人员,却很少有人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因应玉溪陶瓷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陶瓷工艺专业,就成为玉溪工业财贸学校开设的新专业,探索出一个与当地陶瓷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做学合一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玉溪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玉溪青花是中国三大青花瓷生产产地之一。玉溪工业财贸学校通过成立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开设陶瓷工艺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文化元素与经济发展的融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玉溪陶瓷文化研究、传统技艺传承创新、实用技能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研究云南陶瓷20多年的云南省陶瓷专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吴坚教授如是说。
担任陶艺专业教学工作的高老师介绍说:作为在云南首家为陶瓷产业培养实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开设“陶瓷工艺专业”的中职学校,由于定位准,要求高,目标明确。加之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就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这一专业接地气、直观性强、比较实用,在当地很有基础,具有很强的做学合一特征,吸引了很多学生报读。
“我和班上的许多同学一样,家里就是开陶作坊的。从小就看着家里人做,很喜欢。没想到现在还能在学校里学习陶艺。与家里不同的是,家里只是做产品,在这里,老师指导我们搞创作,把想法做成产品,还可以参加比赛,我的作品就获了奖。我很喜欢现在的专业,家里希望我毕业后回去跟着他们做。可是,有很多很好的当地企业可供我们选择,因此,我考虑先到企业去锻炼自己,等有了经验,就回去发展壮大我们家的作坊。”玉溪籍小陶同学表达出对这个专业的发自内心的喜爱。
一家陶瓷企业的老总则表达了对这个专业学生的喜爱——“我们做的工业陶瓷,工人主要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系统接受过职业教育,更没有陶瓷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陶瓷企业需要技术创新、需要产品研发、需要融入一些地方文化元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尝试在接收实习后,通过双向选择,招收了玉溪工业财贸学校陶瓷工艺专业的学生。没想到这些‘新人’既能做生产工人,又能设计出一些富有新意的特色产品。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人才,但毕竟能招到的人还很少。我们希望学校能培养出更多这样的实用人才。”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