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霍城:科技致富打造民生发展“聚宝盆”

2015年09月14日09: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新疆霍城:科技致富打造民生发展“聚宝盆”

三道河乡万亩葡萄园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汉星摄

如今葡萄园已成为村民们的“聚宝盆”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汉星摄

  新疆霍城县地处伊犁河谷西北部的开阔地带,北依天山,西以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为界,是中国的西大门,伊犁的门户。走在霍城县三道河乡宽敞的马路上,如果你遇到村民,他一定会拉着你的收热情地说:“走,看看我们的万亩葡萄园。”,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正是这个丰收季节的写照。

  三道河乡党委书记艾尼瓦尔介绍,三道河乡耕地面积2.94万亩,人口1.3万人,人均耕地不足3亩,土壤属沙土和沙壤土质,透气性良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三个村中两个都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县委、县政府基于三道河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开展万亩生态健康鲜食葡萄基地建设。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于2015年、2016年分两批建设葡萄园,目前一期的5165亩已经完成,预计明年亩均效益可达1700元,第三年可达7000元,第四年可达1万元,二期正在建设中。

  艾尼瓦尔对记者说,刚一开始推行全乡种植葡萄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困难,例如,根据当地气候,一颗藤上爬4串葡萄最为合理,这样在9月中旬就可以收获。由于村民不具备专业知识,他们发现一个藤上多爬几串葡萄能多一点收获,但这样一来葡萄的营养不能保障,收获的时间会延后到十一左右,当地的天气过了“十一”就喜怒无常,今天可能是夏天,明天就是冬天,果然在去年的十月份,一场冰雹下来,很多葡萄都受了灾,村民们后悔莫及。

  乡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想办法,陪同技术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教技术,争取扭转村民盲目追求产量的思想,目前已培训2000人次。同时,做好“扶上马、送一程”工作,除了建设葡萄园外,肥料和用水乡政府还给予经济补助,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在村子不远处还建了冷库,用于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储存葡萄。下一步乡政府打算把旅游和农家乐结合葡萄打造成另一支柱产业。“既然条件限制了我们,我们就顺势而为。摒弃传统农业,在保证口粮的基础上,主动进行产业调整,让老百姓尽快的脱贫致富。”艾尼瓦尔说。

  在采访期间我们还遇到了一个大学生引进人才,李靖雲,来自甘肃,201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技术援疆已经3年。他向记者表示,工作中确实遇到过不少问题,例如村民看着葡萄间空地较大,就在葡萄之间种植西瓜,西瓜会造成葡萄发生霜霉病,最后颗粒无收。技术人员反复地做思想工作,讲解科学知识,利用冬闲时间组织村民进行葡萄种植技术培训。来到新疆,深切的感受到当地人民的淳朴热情,“我们都是一家人,看着每年大家丰收,生活变好,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李靖雲说。

  像三道河乡这样主动拥抱产业调整,根据自身条件发展特色经济的县市在新疆还有很多,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援疆省市的帮助下脱贫致富,科学技术的力量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让老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美丽富饶的瓜果之乡随着不断的开拓创新,正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