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有了家

2015年09月13日03:3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大象有了家

“我洗完澡啦!”

河边玩耍

和小朋友互动

排队走

  在被称作“印度洋上的一滴佛祖泪”的斯里兰卡,以大象为图腾的古老传统深深根植于当地文化中。无论是宏伟的宗教雕刻,还是精致的手工艺品,憨厚可爱的大象形象无处不在。

  但对于野生大象而言,眼下这个时代无疑充满许多潜在危机。当它们的领土不断被人类蚕食,当它们面临着被人类猎杀的危险,当它们在条件恶劣的丛林垂死挣扎,大象的数量不断减少着。1979年整个非洲的大象约有130万头,而如今只剩下50万头;亚洲的大象更少,只有不到4万头。于是,无家可归的大象孤儿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怎样保护这个古老而受人喜爱的种群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大象孤儿院应运而生。1975年,斯里兰卡野生动物局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所、也是除肯尼亚外唯一一所“大象孤儿院”。

  斯里兰卡的大象孤儿院位于科伦坡与康提之间的平纳瓦拉小镇,这里专门收养无家可归、掉入深坑或陷阱、脱离象群,尤其是身受重伤或身患疾病的大象。孤儿院开始时只有7只大象孤儿,如今,共收养了近百头大象。它们在这里受到精心照顾,过着悠闲的生活,除了按时进食、洗澡,还会从事一些搬运木材的劳动。

  孤儿院定时向游人开放,许多游客为了一睹大象芳容,都要遵循着他们特定的活动时间。比如每天上午10点在这里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大象穿过马路来到河中洗澡,它们在水中怡然自得,或打闹或拿鼻子勾住游客递来的香蕉,或与自己的妈妈、孩子亲密依偎。下午1点钟是孤儿院喂养象宝宝的时间。工作人员正在给一只刚出生没多久,连胎毛还未褪去的象宝宝喂食物,这个象宝宝非常爱吃树皮。同行的小姑娘怯怯地走上前摸象宝宝的鼻子,喂树皮给它吃。

  当然,去大象孤儿院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久负盛名的象粪纸。当地人“就地取材”,将象粪变废为宝,加工处理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纸张。它号称“唯一活着的纸制品”,用吃棕榈树叶或椰子的大象的粪便提取出植物纤维做成,非但不臭,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商店里有很多用它做成的明信片和故事书,带回家是绝对的珍藏。

  (刘雯 撰文/摄影)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