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铜缸上被刻出心形图案和名字清晰可见。微博图片
京华时报讯 (记者吕高见)9月11日,网友爆料称,有人在故宫铜缸上画心刻名字,呼吁故宫博物院报案。该事件引起网友热论,并对游客在古迹上刻字的行为表示指责。对此,故宫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类刻画事件,故宫每年都会发生,他们也会视情况调取监控,向公安机关报案。
“‘张涛,刘雅。’你们秀恩爱别处秀去,把自己名字深深刻在快三百年的文物上,这叫犯罪。”9月11日晚,微博网友“砖石利剑”微博爆料称,有游客在故宫的铜缸上刻了一个心形图案,并在图中刻上了两个名字。据该网友在实名认证的信息中显示为“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讲解员”,并在微博中指出,该铜缸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制。该微博发出以后引发广大网友热议,有网友批评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表示“我以后去故宫游逛可不想看到刻满无德看客字迹的文物”。另有多名网友表示,故宫的东西基本都是文物,文物被破坏已经是常见的现象了,应该立法才对。
昨天,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铜缸至少有三百年历史。对于类似刻画事件,故宫每年都会发生,之所以频繁出现刻画现象,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该工作人员表示,文物所在单位一般并没有行政执法权,如果当场抓到刻画者,故宫将按照程序移送公安机关。若当场没有抓到,故宫管理方将逐级上报,视情况调取监控,向公安机关报案。
北京益清律师事务所王年华律师表示,游客在故宫铜缸上刻字的行为,已对铜缸造成一定的毁损。但此种情况被损坏后易于修复、影响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亦可以不认为是犯罪,但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5条第3项的规定,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新闻链接
1.2013年5月27日,网友爆料称,香港一名记者宋寅在甘肃瓜州县东千佛洞的石窟壁上题字留名。该记者所在报社社长称,该记者此前已被报社除名,对其有辱报格的行为表示谴责,并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对其追究责任。
2.2013年5月24日,网友爆料称,有人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用中文刻字,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随后,当事学生家长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3.2013年1月22日,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清宫遗存的铁缸上刻下“到此一游”字迹,经网友曝光,引起社会关注,该游客也遭到社会谴责,甚至遭到人肉。该字迹随后被工作人员清理,幸未对铁缸本身造成损伤。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