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专家谈清明上河图:画中含隐忧 曾没什么人看

2015年09月12日2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故宫专家谈清明上河图:画中含隐忧 曾没什么人看

“《清明上河图》新探”讲座现场。

北京故宫研究室主任余辉在讲座现场。

  中新网北京9月12日电(宋宇晟) 今日,故宫院庆专题讲座“《清明上河图》新探”在北京劝业场举行。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在讲座中深度解读了《清明上河图》。他认为,画中暗含着画家张择端对北宋社会的隐忧。而对于近日在故宫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余辉称,这说明,今天的社会公众对古代传统文化更加关注了。但在他的记忆里,前几次展出《清明上河图》时“没什么人看”。

  《清明上河图》是以曲谏的方式劝诫宋徽宗关注社会危机和军事防卫

  余辉携其研究《清明上河图》的成果,讲述了北宋汴梁的风貌,对张择端为何绘制此画、画中描述的时节是否真为清明、繁华街市的背后暗藏着怎样的玄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根据他的研究,余辉认为,张择端生于信奉儒家思想的家庭,幼好读书;青年时到汴京投身于科举考试未果,后改学界画,供奉于翰林图画院。

  他表示,《清明上河图》艺术性地概括提炼了汴京城内外一部分代表性的景致,是汴京实情而非实景,画家在展现清明节期间商贸繁华的汴京城的同时,表现了一些社会弊病,组合成北宋末年的社会危机,同时也暗含画家对北宋社会的隐忧。

  余辉判定,张择端的创作动因是出于对朝廷社稷的牵挂,以曲谏的方式劝诫徽宗关注社会危机和军事防卫。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吸引如此多观众?曾经没什么人看

  作为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石渠宝笈特展》8日在北京故宫开幕。其中,备受关注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0年来首次全卷铺开展出。

  有媒体报道,在《清明上河图》前,更是排起了长队。全长528厘米的《清明上河图》全卷铺开陈列,很多观众几乎趴在展柜上,一厘米一厘米地观看。在现场工作人员一次次提醒中,队伍缓缓地往前移动。不少爱好者看一遍不过瘾,不惜第二次、第三次重新排队观看。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余辉表示,这正说明,今天的社会公众对古代传统文化更加关注了。“我在故宫这些年,《清明上河图》就展出了7、8次。前面那几次没什么人看,根本就不用排队。每次我去看,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在看。”他说。

  余辉认为,这说明了大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很高。不过,他也说:“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教科书里出现过的画,一定要看看它的真面目。为的就是丰富自己人生的经历。”

  据悉,该讲座属于“幸福的邀约”文化艺术讲堂系列讲座,由得意典藏与北京坊共同举办。该系列公益文化讲座已持续举办了四年三十余期,每期均邀请文化艺术界的大家分享研究成果与心得感悟,这次是首次在北京劝业场举办。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