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销量突破三百万册--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销量突破三百万册

2015年09月11日15:1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穆斯林的葬礼》销量突破三百万册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讲话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霍达讲话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和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共同承办的“《穆斯林的葬礼》销量突破三百万册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在京举行。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先后讲话。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方宁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卫民主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王仲伟说,霍达先生坚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家。近年来,又陆续创作许多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包括长篇小说《补天裂》等等,深受读者的欣赏。大江东去,岁月洪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怎样认识祖国的历史、民族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学艺术作品的影响。古今中外,凡是优秀的作品都必然是时代精神的代言、民族形象的写照;凡是优秀的作家都首先是一位思想家,能够洞察历史规律、把握时代精神。

据曲仲介绍,自1988年《穆斯林的葬礼》首次以图书的形式出版,就是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8年过去了,这本书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已经经手了四代责任编辑,最早的责任编辑已经去世。第二代编辑也已经退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是第三代的责任编辑。现在的责任编辑已经是这部书的第四代编辑。在这期间,这部书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销量也逐年上涨。

《穆斯林的葬礼》创作完成并发表于1987年,1988年出书,甫一问世便好评如潮,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该书自出版以来所获奖项和荣誉不计其数,其中最重要的是1991年荣获我国文学的最高奖项——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标志着其在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尤为可贵的是,二十八年来,《穆斯林的葬礼》一直畅销不衰,牢牢占据市场,“叫好又叫座”,创造了严肃文学长期畅销的奇迹,成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最具生命力的经典之一。

在当今快餐文化流行的泛阅读时代,图书市场新作充盈、大浪淘沙,一部二十八年前的作品凭借什么能够屹立不倒、风姿犹健?关键所在,是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文坛泰斗冰心老人将《穆斯林的葬礼》称之为“一本极富中国性格的、回族人民的故事”,“一本奇书”,白羽先生说:“读这部书,有如读《巴黎圣母院》,奇谲诡变,奥妙无穷。一个中年女作家,能够有这样强大的驾驭历史、挥洒人生、驱使命运,写得沉雄浑厚、凝炼典雅的创造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实在难能可贵。”作者以赤子情怀回望自己的民族和同胞艰辛跋涉的足迹,着力塑造了一系列文学画廊里前所未有的艺术形象,以细腻精微的笔触探测人的灵魂,也拨动读者的心弦,一代又一代人为美玉之殇而慨叹,为新月之死而悲哭,奇珍斋和“博雅”宅里那些不死的生命,已经活在读者心里。

作者霍达最后发表简短讲话,衷心感谢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领导的关怀和爱护,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她的创作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朋友们二十八年来的精诚合作和真挚友谊,并且特别感谢三百多万未曾谋面的读者,正是他们给《穆斯林的葬礼》注入了活力,让她在二十八年后仍然青春焕发。这也证明了一个真理:文学的生命,在于读者之中。 

(责编:盛卉、曾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