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后路掀掉“黑锅盖”:乌鲁木齐的“蓝天经验”

2015年09月10日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不留后路掀掉“黑锅盖”:乌鲁木齐的“蓝天经验”

图为从红山山顶眺望乌鲁木齐市区。中新网 记者 董理 摄

  中新社乌鲁木齐8月16日电 (记者 阚枫 董理)“过去,乌鲁木齐的雪是黑的,麻雀都是黑的。”面对近百名记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毫不避讳这座城市曾经的污染历史。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从8月12日开始,近百名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新疆各地,了解体验新疆60年来的变化。

  作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在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但这座拥有美丽名称的城市却曾经历过近20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的污染尴尬。

  在乌鲁木齐市民的回忆里,过去污染严重的年代,从乌鲁木齐红山山顶俯视整个城市,厚厚的黑色气团笼罩上空,市民用“黑锅盖”来形容当时的雾霭压城景象。

  “过去,乌鲁木齐没人晨练跑步,尤其是冬天,走在街上的时候煤烟灰尘甚至经常迷眼睛,遇到下雪天,因为雪花中也夹杂着黑色灰尘,积雪中也泛着一层黑色。”在乌鲁木齐生活几十年的吴建中对记者说。

  从地理位置来看,三面环山的乌鲁木齐,在污染物的扩散方面有着天然劣势。每年进入秋冬,长达半年的供暖季加剧着城市的大气污染,燃煤供暖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长时间盘踞城市上空,形成了乌鲁木齐市民所称的“黑锅盖”。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能源结构,此前,我们环保部门对乌鲁木齐污染源的解析中,燃煤因素占比超过四成,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破除燃煤污染就是乌鲁木齐的治霾关键。”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副局长邱劲松向记者介绍。

  为了掀掉头上“黑锅盖”,2010年以来,乌鲁木齐五年累计投入3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了126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针对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2012年到2013年,该市更是重金投入258亿元全面实施了“煤改气”工程,着力破除燃煤污染。

  “这件事,可以说是我一生中,风险最大、难度最大的一件事。”回忆起当时决策过程,朱海仑坦言,下决心整治大气污染,乌鲁木齐的“煤改气”工程,可谓背水一战、不留后路。

  在3年前那场大刀阔斧式的“煤改气”工程中,乌鲁木齐共拆除大小燃煤锅炉1.7万余个,新建燃气锅炉960台,铺设燃煤管网250公里,彻底改变了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乌鲁木齐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气化城市,而这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当时我们的工作口号就是‘白加黑,5加2,吃3睡5干16’,也就是白天晚上连轴转、5天再加2天不休息,每天吃三顿饭、睡5个小时的觉、干16个小时的活。”目前已是乌鲁木齐华源热力公司总工程师的吴建中回忆。

  通过这项“不留后路”的治霾工程,如今,往日烟霾蔽日的重霾天气在乌鲁木齐已难见,2014年,这座城市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优良率达85%,达标天数比2010年增加44天。

  2014年,曾经在全国城市空气排名中垫底的乌鲁木齐,还获得了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掀掉了‘黑锅盖’,重新回归蓝天,现在看来,我们当年的高强度工作没有白干。”吴建中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