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参与“寻找先辈的抗战记忆”活动
刘中柱佩戴勋章照。
93岁的抗战老兵刘中柱,如今生活在成都市区府河边的一个普通居民小区里,静静地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70多年前,20岁出头的刘中柱,冲锋在抗击日军的前线,并在松山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刘中柱出生在一个商贾家庭,父亲年老之后,家境不是很好,他就选择外出到重庆打工。当时,重庆有很多进步人士,他经人介绍加入了一个进步团体,参与宣传“抗战到底、反对妥协”的抗战精神。
那时候,重庆经常遭到日军的空袭,“老挨日本人轰炸,太窝囊了!”说起那时候的心情,刘中柱现在还直叹气。1941年,刘中柱报考黄埔军校并被录取。参军的时候,家人送给他一条毛巾,对他说:毛巾是给你揩血的,不是用来揩泪的。“全家人都不愿当亡国奴,所以哥哥、姐姐们都很支持我参军。”刘中柱说。
1944年,刘中柱从黄埔军校18期步兵科毕业。“那时候,国家正需要军人。考虑到战时特殊情况,军校毕业证不是直接发放的,毕业生要到战区报到后才能领到毕业证。”
刘中柱前往国民革命军远征军第8军报到,被编入103师301团1营,担任排长。随后,部队开赴滇西战场作战。刘中柱迎来的首场战斗便是艰巨的松山战役。
松山由十余个山头组成,东临怒江,西连龙陵,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的咽喉要地,被远征军中的美国军事代表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松山之战,是整个滇西战场中的关键性战役。
尽管任务艰巨,但那时候抗日战场已进入反攻阶段,官兵们斗志昂扬。第8军的很多官兵觉得以一个军的兵力攻松山是“杀鸡用了牛刀”。各师、团分别把守松山的各个出入口,这样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日军增援,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让松山的日军逃跑,“大家准备全歼日军,立个大功”。
但战事进展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顺利。刘中柱所在的301团刚开始攻击的时候,沿途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后来,部队越走越深,深入了敌方的纵深阵地,最后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才撤了回来。
后来他们才得知,日军构筑了十分坚固的工事,建成后还安排了10架飞机试炸,结果除了表面的损坏之外,结构并无受损。
“我们意识到,敌人并不好对付。我们7月开始打,原以为几天就可以打下松山,结果打到8月还是很艰难。”战场形势之艰难远超刘中柱的想象,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刘中柱说,上战场的时候只有两个信念,要么胜利,要么捐躯。部队伤亡很大,很多连排长牺牲在战场上,刘中柱很快被提拔为连长,率领部队继续战斗。
远征军后来调整战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攻,攻下来之后就构筑工事,为下一步进攻作准备。军部还调动空军,对日方阵地进行空袭,并跟日军进行空战,“我亲眼看到日本一架战机被我军打下来”。
针对日军坚固的工事,301团组织了一支8人敢死队,携带凝固汽油弹潜入日方阵地。“凝固汽油弹爆炸后,掩体里的日军武器像爆米花一样炸开了花。”刘中柱回忆说,“用了这个办法之后,阵地向前推进得很快。”
经过大约100天的战斗,9月,远征军终于夺下了松山。随后,刘中柱所在部队又去打龙陵。彼时,日军只有招架,无力反抗了,很快被彻底打垮。
滇西之战,远征军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光是第8军,在前后9次总攻中,就伤亡1.2万余人,其中阵亡8000多人。“战友的鲜血可以把松山染红了。”刘中柱说,“我们用鲜血证明了中国军人抵御外侮的决心。”
由于部队伤亡过大,“团不像团,营不像营”,已经升为副营长的刘中柱奉命返回重庆接兵,补充兵员。正准备带队出发再赴前线的时候,日本投降了。
“好高兴啊!”70年过去了,这位老兵对胜利的喜悦仍然记忆犹新。“我们所在的重庆白市驿小镇,热闹得很哟!军人互相拥抱,欢庆胜利,好多饭馆军人吃饭都不收钱,大家都在庆祝。”
刘中柱后来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干城奖章”和荣誉证书。抗战胜利后,刘中柱到四川省乐山县警察局任司法科科长,1947年转到四川省保安司令部,1949年保安司令部起义后,刘中柱转到地方工作。在新中国的历次运动中,刘中柱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1985年,他从四川省农资公司退休后,先后任职企业和文史研究机构,他还积极参与黄埔同学会的工作,为促进两岸关系发挥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